被投顾公司”高收益策略”套牢?看老股民如何巧妙化解服务费纠纷
“王师傅,依看看这个月收益率,38%!现在加入VIP策略组还来得及!”去年夏天,上海股民李建国(化名)收到这条微信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陷入长达半年的投资服务纠纷。
一场始于”免费诊断”的投资困局
58岁的李师傅是典型的”老八股”股民,平时在陆家嘴某证券公司大户室操作。2023年3月,他在某财经直播间看到”持牌机构首席分析师免费诊股”的弹窗,随手输入了持仓的某新能源股票代码。
“当时客服小林特别热情,连续三天发来不同老师的操作建议。”李师傅回忆道,”后来拉我进个‘核心客户群’,天天晒盈利截图,群里还有托儿起哄说‘老师真神’。”在”限时优惠”的催促下,他最终签署了电子协议,支付了6.8万元季度服务费。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那些值得警惕的服务”套路”
类似李师傅的遭遇并非个例。我们梳理近年投诉案例发现,部分持牌机构存在以下争议操作:
-
“量身定制”变模板话术
多位投资者反映,不同顾问发送的”独家策略”存在高度雷同,某新能源个股建议甚至出现连续三个月相同的目标价位。 -
风险提示形同虚设
电子合同中的风险条款常被折叠在十几页附件里,业务员指导签约时还会特意说”这部分不用看”。 -
服务承诺难以兑现
“保证每周3只短线牛股”、”月度收益不低于15%”等口头承诺,在正式合同中却变成了”仅供参考”。
维权路上的三大关键步骤
当李师傅发现实际收益与承诺相差甚远时,他采取了这些措施:
① 完整保存沟通记录
包括微信聊天、直播间录屏、邮件往来等,特别注意保存含有收益承诺的内容。
② 对照服务清单核验
逐条检查签约时约定的服务项目(如每日晨报、实时提示等)是否足额提供。
③ 专业协助协商
“自己沟通半个月没进展,后来通过朋友找到专业团队。”李师傅透露,”他们用《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第22条关于风险匹配的规定,7个工作日就谈妥了部分服务费返还。”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给投资者的实用建议
-
“三天冷静期”要利用好
部分机构在签约后3个工作日内可无理由解除协议,这个期限很多人都不知晓。 -
费用支付要分期
尽量避免一次性支付全年服务费,可选择按月或按季度支付以降低风险。 -
关注服务明细
要求机构定期发送服务执行清单,包括策略推送时间、实际盈亏情况等。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认为投顾公司存在不实宣传、服务缩水等情况,可寻求专业咨询。小羊维权团队(158 2783 9931 微信同号)提供证据梳理、方案制定等服务,有效协助协商解决纠纷,成功退费后再收取服务费用。
(注:本文案例经当事人授权发布,相关机构信息已做脱敏处理。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