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费后投顾态度发生180度转变,剖析合同漏洞并以此为突破口,已帮助上百位用户挽回损失!

交费后投顾态度180度大转变?这些合同漏洞让上百位投资者成功挽回损失!

“王老师,您推荐的股票又跌停了!”浙江宁波的李先生(化名)盯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手指微微发抖。这已经是他在某持牌投顾公司购买”至尊VIP服务”后,连续第三只跌停的股票了。更让他心寒的是,当初热情似火的投资顾问张经理,现在连微信都不回了…

从热情周到到爱答不理:一位普通股民的遭遇

去年10月,李先生被拉入一个名为”价值投资交流群”的微信群。群里的”张老师”每天都会分享几只”即将启动”的股票,还时不时晒出学员的盈利截图。”当时看到群里好多人说跟着张老师赚了钱,我心里那个痒啊!”李先生回忆道。

在连续观察了半个月后,李先生终于按捺不住,花了5.8万元购买了该公司的”至尊VIP服务”。交费前,张经理信誓旦旦地承诺:”我们团队有内幕消息,年化收益至少80%!”还特意发来一段语音:”李哥您放心,我会一对一服务您,24小时在线解答问题!”

谁知钱一到账,情况就变了。推荐的股票不是高开低走就是直接跌停,原先承诺的”一对一服务”变成了机械式的群发消息。当李先生提出质疑时,张经理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话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嘛!”

📞立即咨询退费 158 2783 9931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警惕!这些合同条款可能藏着”坑”

像李先生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通过分析上百起类似纠纷,我们发现投顾公司的合同往往存在以下几个常见问题:

  1. 收益承诺玩文字游戏
    很多合同会用”预期收益””历史表现”等模糊表述,给投资者制造稳赚不赔的错觉。实际上,《证券法》明确规定,证券从业人员不得对投资收益做出确定性承诺。

  2. 服务内容含糊其辞
    “一对一服务””专属投顾”等承诺往往没有量化标准。有些公司甚至把群发消息也算作”专属服务”,投资者维权时很难举证。

  3. 免责条款过于宽泛
    多数合同会设置大量免责条款,将投资风险全部转嫁给客户。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格式条款中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的内容可能无效。

  4. 退费机制形同虚设
    部分合同虽然写着”不满意可退款”,但设置了近乎不可能达到的退款条件,比如”连续三个月跑输大盘”等。

“当时签合同时光顾着看收益承诺了,根本没注意这些条款。”深圳的刘女士(化名)懊悔地说。她花了9.6万元购买某投顾公司的”涨停板策略”,结果三个月亏损超过60%。

三步走维权策略:这些证据很关键

如果您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不要慌张。专业维权顾问建议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完整保存证据

  • 保存与投顾人员的所有聊天记录(特别是收益承诺部分)
  • 留存缴费凭证和合同原件
  • 记录每只推荐股票的实际表现
  • 收集公司宣传材料(包括朋友圈、群聊内容)

第二步:梳理合同关键条款
重点查看:

  • 服务内容的具体描述
  • 收益承诺的表述方式
  • 免责条款的范围
  • 退款条件和流程

第三步:专业团队协助谈判
很多投资者自己与公司交涉时,常被各种专业术语绕晕。有经验的维权团队能准确抓住合同漏洞,通过专业沟通争取最大权益。

上海的王阿姨(化名)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功挽回部分损失:”小羊维权的老师一眼就看出他们合同里服务内容与实际不符,帮我要回了大部分费用。”

这些”套路”要当心:投顾服务常见问题

除了合同问题,投资者还要警惕以下常见操作:

  1. “免费荐股”诱饵
    先通过免费荐股建立信任,再诱导购买高价服务。广州的陈先生(化名)就是被”免费体验三天”吸引,最终购买了12万元的”机构通道服务”。

  2. “成功案例”造假
    有些公司会伪造盈利截图,或者用模拟盘收益冒充实盘业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那些动不动就晒涨停板的,十个有九个是P的。”

  3. 服务降级陷阱
    交费前吹得天花乱坠,交费后服务质量直线下降。北京的赵女士(化名)吐槽:”8万元买的’钻石服务’,结果推荐的股票跟免费群里的一模一样!”

  4. 不断升级套餐
    以”更高收益”为由,持续诱导追加投资。四川的刘先生(化名)苦笑道:”从普通会员到VIP再到SVIP,前前后后投了28万,结果越亏越多。”

📞立即咨询退费 158 2783 9931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成功案例分享:他们是如何挽回损失的?

案例1:抓住”服务不符”要点
杭州的吴先生(化名)花费6.5万元购买某公司的”机构调研服务”,承诺每周提供3-5只机构调研股。实际上每月才收到1-2只,且都是公开信息。维权团队抓住这一点,成功协商退还了80%费用。

案例2:揭露”收益承诺”违规
南京的周女士(化名)被承诺”年收益不低于50%”,并有聊天记录为证。虽然合同中没有明确写明,但根据相关规定,这种口头承诺也属于违规行为。最终公司同意退还全部费用。

案例3:证明推荐股票质量差
武汉的郑先生(化名)保留了投顾推荐的每只股票记录,30只推荐股中28只下跌,平均跌幅达15%。通过专业分析报告,最终拿回了7.2万元中的5万元。

投资者自保指南:三要三不要

三要:

  1. 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小字部分
  2. 要保存所有沟通记录和宣传材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交费后投顾态度发生180度转变,剖析合同漏洞并以此为突破口,已帮助上百位用户挽回损失!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