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投顾荐股服务引争议:投资者如何通过合同漏洞争取权益?
“王师傅,侬晓得伐?我上个月刚交的8万块投顾费,现在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上海浦东的李阿姨(化名)在电话里向老友诉苦,声音里满是焦虑和后悔。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三次向某持牌投顾机构缴纳高额服务费,结果却总是”买啥跌啥”。李阿姨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投资者在”专业荐股”的光环下,一步步陷入投资困境。
一、投资顾问的”美丽承诺”与现实落差
“每天三支涨停板””年化收益不低于80%””首席分析师亲自指导”……这些让人心动的承诺,往往成为投资者购买高价投顾服务的诱因。杭州的IT工程师小张(化名)就曾被某机构的宣传打动,先后支付了15万元服务费。
“刚开始确实推了几只不错的股票,”小张回忆道,”但后来推荐的越来越离谱,有的股票买入后就连续跌停。”当他想要中止服务时,却被告知”合同约定服务期一年,费用不予退还”。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
- 深圳的退休教师陈女士(化名)支付6.8万元加入”VIP实战群”,结果3个月亏损超40%
- 成都的小企业主刘先生(化名)被诱导升级28万元的”机构通道服务”,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 广州的年轻白领小林(化名)在直播间被”老师”的热情打动,刷了3个月工资购买服务,现在连消息都不回了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细读合同: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关键条款
很多投资者在签署合同时,往往被”专业””权威”的光环所震慑,没有仔细审阅条款。实际上,不少投顾公司的合同存在明显问题:
-
服务内容模糊不清
多数合同仅简单标注”提供投资建议服务”,却未明确具体服务形式、频率和质量标准。这就给了机构很大的操作空间——发几条群消息也算”服务”。 -
收益承诺变相存在
虽然合同正文不会直接写保底收益,但附件或口头承诺常有”历史业绩””成功率”等暗示性内容。南京的周先生(化名)就曾收到过”过去12个月组合收益达120%”的宣传材料。 -
退费机制形同虚设
“一经签约,费用概不退还”是常见条款,但这是否合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 -
责任免除过于宽泛
部分合同将市场风险完全转嫁给投资者,甚至写明”不对投资结果作任何保证”,这与前期的收益暗示形成鲜明对比。
三、维权突破口:从这些角度据理力争
面对不如人意的投资结果,不少投资者选择默默承受,认为”签了合同就只能认栽”。其实,通过专业分析,完全可以找到维权退费的合理路径:
1. 服务与宣传严重不符
收集销售过程中的聊天记录、宣传材料,与实际服务对比。广东的赵女士(化名)就曾通过对比微信聊天中的”一对一专属服务”承诺与实际群发操作,成功争取到部分费用返还。
2. 关键条款未充分提示
《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采取合理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如果合同中重要条款字体过小或未单独说明,可能影响条款效力。
3. 服务记录不完整
要求机构提供完整的服务记录,很多机构无法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服务频次和质量的证明。武汉的吴先生(化名)通过这一方式,发现机构实际服务次数不足承诺的一半。
4. 销售人员资质存疑
核实当时对接的业务员是否具备相应从业资格,其推介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不少投资者事后发现,热情推销的”老师”其实刚入职不久,毫无专业背景。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四、成功案例:普通投资者如何争取权益
案例1:苏州家庭主妇挽回5.8万元损失
林女士(化名)在某投顾公司”限时优惠”的攻势下,刷信用卡购买了5.8万元的半年服务。签约后才发现所谓的”首席策略师”指导只是每周一次的群发邮件。通过整理签约全过程录音和聊天记录,专业团队帮助她在18个工作日内拿回了大部分费用。
案例2:北京程序员终止12万元合约
小刘(化名)被高收益承诺吸引,分期支付了12万元年费。当第三个月账户亏损达35%时,他提出终止合约。机构以”合同明文规定”为由拒绝。通过分析合同条款和服务记录,发现机构多处违规操作,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案例3:重庆退休教师追回部分资金
72岁的陈老师(化名)在电话营销下购买了3万元的”银发专属理财服务”,后发现根本不适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子女协助收集证据后,证明销售人员未充分履行适当性管理义务,成功追回部分款项。
五、行动指南:您的维权第一步
如果您也遇到了类似情况,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整理所有材料
包括合同文本、付款凭证、聊天记录、宣传资料等,越完整越好。 -
记录服务过程
整理实际获得的服务内容、频次,与承诺进行对比。 -
评估合同条款
重点查看服务内容、退费条件、责任限制等关键条款。 -
寻求专业建议
咨询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了解您的具体情况是否有维权空间。
投资本就有风险,但为专业服务支付的费用应当物有所值。当您发现实际情况与承诺严重不符时,不必忍气吞声。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完全可以争取应有的权益。
如果您在近五年内因投顾服务遭受损失,不要放弃希望!立即联系专业团队评估您的案例,在成功帮助您挽回损失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