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点燃增长新引擎:营收整体承压下 企业出口增长率由负转正

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科创板日报》7月9日讯(特约记者 高青) 2025上半年以来,医药产业凭借高频出现的大额BD交易和不断翻新的股价涨幅,成为资本市场颇受关注的新势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创新药产业态势看起来如火如荼,但以营收为锚点,排名前100的企业整体收入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从2022年同比下降4%,到2023年降幅收窄至0.3%,2024年降幅增大至2.5%,实现2024年总收入为10049.7亿元。

在日前举行的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指出,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下,企业分化成为必然。

数据显示,2024年百强企业中有42家企业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15家企业增速超过10%,当然也有31家企业遭遇了收入利润双下滑,17家降幅超10%,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行业分化趋势明显,出海成为“必经之路”

前100位企业入围门槛既是衡量行业竞争强度的重要基准之一,也直观反映了这一优秀群体的综合实力水平。2024年,前100位企业入围门槛降至30.2亿元,前十位企业门槛同步回落至237.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和6.3%,延续了2023年的下行趋势,反映出头部企业正面临深度调整压力。

自2018年医药百强企业集中度突破30%后,产业集中度一直在30%-36%波动徘徊,2024年呈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江苏以16家百强企业的数量位居第一,北京和浙江则并列第二。

从研发创新方面来看,2024年百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8.3亿元,同比增长6.3%,是十年前的3.2倍,研发强度逐年提升至8.2%,是十年前的两倍。

前百强与中小企业一样,承受着市场供需剧变和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带量采购常态化、创新药谈判压价、合规成本攀升……不难发现,当政策重塑行业逻辑,而人口结构变化、健康消费分级,则加速市场洗牌。

郭文在活动现场提到,行业分化的背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博弈,主要来源于三个维度,一是部分创新药企通过专利授权实现了业绩增长,二是营销体系优化模式借助渠道变革提升效益,三是品牌价值驱动依靠品牌溢价保持稳定发展。

尽管面对内外重重压力,但令人欣慰的是,在连续两年负增长后,2024年前100位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呈现显著回升态势,同比增长9.4%,与行业整体承压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三个关键驱动因素:全球医药市场需求回暖、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的优化升级。此外,新兴市场不断开拓,对以东南亚、中东、非洲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也逐渐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增长极。

▌从研发到商业化,生态共建是大势所趋

经过数十年创新积累和产业升级,我国本土医药企业(包括内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已实现从技术跟跑到行业引领的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前30强企业中有23家为本土企业,其中前10强更占据9席,彰显了本土企业在医药产业中发挥的主体作用。

2024年,有8家企业新晋前百,分别是北京同仁堂、四川百利药业、凯莱英医药集团、赫力昂(苏州)制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华立医药集团、华邦生命健康和亿帆医药。这些企业的成功晋级,得益于其各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如百利药业凭借授权收入的强劲拉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实现超过10倍的跨越式增长,从而一举挺进百强第53位;而亿帆医药则主要凭借新产品商业化放量,因此成功迈入前百阵营。

在创新药国际化方面,前100位企业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4年,以恒瑞医药、豪森药业、信达生物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完成了多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授权合作,有效推动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

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继2023年获FDA批准后,2024年相继获得欧盟EMA和巴西ANVISA的上市许可;豪森药业的HS-20093、先声药业的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科伦博泰的芦康沙妥珠单抗均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这些里程碑式的进展充分展现了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力提升。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也是衡量中国医药企业全球化研发能力的重要指标。2024年数据显示,前100位企业共开展39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覆盖美国、澳大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企业在全球临床试验管理、跨区域数据标准化处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更体现了其适应国际监管要求、构建全球研发协作体系的综合实力。

在全球医药产业变革大背景下,开放生态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郭文指出,产业生态共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很多医药百强企业通过加强产学研整合,打造创新闭环,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二是体现在商业化阶段,通过广泛的合作打通市场通路,投资端孵化双轮驱动,培育创新药企,实现全链条协同创新。

“并购重组”同样是医药行业过去一年的关键词之一。前100位企业并购战略呈现三大鲜明特征:一是产业链整合强化优势,如国药集团拟收购派林生物整合血液制品领域,并购山东药玻完善药用包材全产业链;二是技术跃迁实现创新升级,如羚锐制药收购银谷制药切入化药领域,东北制药并购鼎成肽源布局细胞与基因疗法,康缘药业收购中新医药拓展生物药管线;三是管线扩容分散风险,如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医药完善中药创新药布局。这些战略性并购不仅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显著推动了医药产业向集约化转型。

梳理相关案例可以发现,过去一年医药头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链的重新整合,部分企业实现了技术跃迁和创新升级,还有一部分企业并购重组为了分散风险,这些战略性并购不仅实现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更显著推动医药行业产业向集约化转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创新药出海点燃增长新引擎:营收整体承压下 企业出口增长率由负转正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