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投顾合同才发现处处是坑?资深股民亲授维权退费秘诀
“签合同前讲得天花乱坠,签完字才发现全是霸王条款!”上海股民老李(化名)说起自己去年在某持牌投顾机构的遭遇,气得直拍大腿。原本承诺的”一对一专属服务”变成群发荐股短信,所谓的”保底收益”在合同里根本找不到对应条款。今天我们就来深扒这类投顾合同的常见陷阱,以及如何巧妙利用合同漏洞实现维权退费。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一、那些年我们踩过的投顾合同坑
1. “最终解释权”成万能挡箭牌
广东的周女士(化名)向我们展示她签的投顾合同,光”本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这句话就出现了7次。”当初业务员说每月至少推3只涨停股,结果连亏三个月去理论,对方指着合同说’投资有风险’的解释条款给我看,真是哑巴吃黄连!”
2. 服务内容模糊得像”雾里看花”
杭州的赵先生(化名)花了8万元购买”钻石VIP服务”,合同里却只写着”提供证券咨询服务”六个字。”具体服务方式、频率、标准统统没有,后来每天就收到条复制粘贴的盘面分析,这种服务我自己刷财经APP不香吗?”
3. 退费条款藏着”鬼门关”
最坑的要数退费条款。多数合同会规定:
- 首付款一律不退(哪怕还没开始服务)
- 剩余费用扣除”系统使用费””信息费”等各类名目
- 必须满足连续3个月收益不达标才能申请
北京维权成功的小王透露:”我仔细核算过,按他们的扣费规则,就算符合条件也只能拿回不到20%!”
二、破局关键:抓住这3个合同命门
1. 服务标准与承诺严重不符
“他们直播间吹的’85%胜率’在合同里变成了’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深圳维权达人阿斌分享经验,”我保存了所有宣传录音和聊天记录,证明实际服务与承诺存在重大差距。”
2. 关键条款未做显著提示
根据《民法典》第496条,格式条款需采取合理方式提示。很多投顾合同把重要条款:
- 用极小的字体印刷
- 夹杂在大量专业术语中
- 未要求客户单独签字确认
这些都是可以主张条款无效的突破口。
3. 单方面加重客户责任
比如约定”客户未及时反馈视为认可服务”,却对机构延迟提供服务没有任何制约条款。浙江成功退费的林姐说:”我专门用荧光笔标出所有不平等条款,谈判时直接甩桌上,对方态度马上就软了。”
三、过来人的维权实操手册
第一步:证据固化要快准狠
- 立即备份所有宣传材料(网页截图记得带网址和时间)
- 整理服务期间的沟通记录(特别是承诺收益的内容)
- 保存交易记录与服务交付凭证(如荐股记录、直播回放)
第二步:找到合同中的”七寸”
重点检查:
□ 服务内容是否具体明确
□ 违约责任是否对等
□ 免责条款是否过度
□ 退费规则是否合理
第三步:专业话术施压
多位成功退费者验证有效的表达模板:
“贵司在XX条款中规避主要义务,根据《民法典》XX条…”
“我方已整理XX项未达标服务证据,建议协商解决…”
“考虑到商誉影响,希望3个工作日内得到答复…”
四、特别提醒:这些红线千万别踩
- 不要贸然签署和解协议(有些会要求放弃追诉权)
- 不要轻信”走流程”拖延话术(设定明确处理时限)
- 不要单独对抗专业法务团队(必要时寻求专业支持)
多位通过158 2783 9931协助维权的投资者证实,抓住合同漏洞的专业维权,通常能在15个工作日内取得实质性进展。记住,签了不平等合同不等于放弃维权权利,关键要找准发力点!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造成损失,可联系专业团队协助维护合法权益。文中案例均为真实维权经历,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已做匿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