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p style="color:#6d6d6d;font-size: 16px;">
每经记者|叶晓丹 每经编辑|文多
</p>
<!-- 正文图片 -->
<!-- 正文 -->
<p style="text-align: left;">一场围绕机器人的投资潮,伴随着7月的热浪,扑面而来。</p>
宇树机器人向与会者致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31N2203664811
“下半年的机器人市场有望迎来上市潮。”
2025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一届创新年会”期间,浙江容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亿投资)高级合伙人顾巨峰对媒体说出了上面那句话。他还介绍,容亿投资自己投资的机器人项目大概也会申报IPO(首次公开募股)。
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已达232亿元,超过2024年的209亿元。具体案例比比皆是,投资方称宇树科技或冲击科创板上市,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深处)近5亿元新融资落地,智元机器人(即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及其核心团队所设持股平台拟获取上纬新材(SH688585)控制权⋯⋯
但另一面是,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特斯拉就暂停了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生产计划。
“黑豹”机器狗创始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王宏涛7月8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仍处于发展早期,技术路径并未“收敛”(指会聚于一点),投资热潮本身也带着一定的破坏力——譬如加剧产品同质化、低价内卷等。
因此,目前市场和投资人对待“估值叙事”的逻辑更审慎,人形机器人企业需要实现自我造血、价值闭环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躁动的一二级市场
7月8日,上纬新材披露,相关权益变动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智元机器人董事长邓泰华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仅两年时间已跻身“独角兽公司”之列,其联合创始人是知名科技圈大V稚晖君(本名:彭志辉)。
7月份以来,明星机器人企业获融资的消息也密集披露。
7月7日,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媒体同日报道,北京小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亿元级A+轮融资
7月8日,云深处披露完成近5亿元新融资。同日,上海它石智航技术有限公司完成1.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8亿元)天使+轮融资。
有机器人赛道的创业公司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近年来,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赛道关注度高,除了投资机构外,也不乏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想参与进来,或者‘先上桌’。”
对当前的这一轮机器人投资热,容亿投资高级合伙人顾巨峰表示,To B(企业端)领域里,机器人在特定的应用场景有优势——比如说它的身体或者‘小脑’做得很好,那么就有可能为公司带来上市的希望。
“但是有一点,就是永远不能靠‘泡沫’融资、去烧钱,然后抬估值、去上市,这在中国A股市场基本上不太被接受。”顾巨峰表示。
科大讯飞人形机器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
投资人依然更关注落地能力强的头部企业
新一轮近5亿元融资落地,云深处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朱秋国曾表示,这一轮融资的顺利交割,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云深处技术路线和商业化前景的认可,也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
此前,浙大网新(SH600797)、南都物业(SH603506)以及浙江赛智伯乐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共同发起设立“赛智助龙基金”投资云深处。作为投资方代表,浙大网新董事长史烈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通过投资云深处等创新技术型企业,可以用最新的技术赋能上市公司自身深耕的行业,同时也为被投资企业拓展落地场景和市场空间。
“技术整合+场景落地”的互补,让产业资本和被投机器人企业各自找到所需。
一个例子是,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向应用层渗透,机器人被不少投资人视为通用AI的最佳载体。于是,不少AI产业链上的大公司也加码机器人赛道。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一届创新年会”期间,ELU中能坤域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白惠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比拼模型参数到比拼解决问题的能力,AI的竞争战场已经发生根本转移。”她认为,AI已进入“场景为王”的下半场,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否深入复杂场景、解决真实问题。
“具身智能正打开这样一个时代窗口——当AI拥有‘身体’,它才能走进工业、交通、物流、能源、医疗等关键场域,实现从虚拟智能向物理世界的跃迁。”白惠源说道。
2023年,白惠源创立原力无限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力无限)聚焦具身智能领域,截至2025年6月,原力无限累计商业化在手订单的金额已突破2亿元。
白惠源强调,真正走向市场的技术,必须具备独立完成商业闭环的能力。她直言:“仅靠持续融资维系企业运行,并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们选择小步快跑,以商业闭环为验证路径,同时向资本与市场证明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与应用价值。”
她也坦言,当前的资本市场更加审慎,投资人关注的依然是技术扎实、落地能力强的头部企业。
也不可忽视资本流入加速对行业的破坏力
创新的过程绝非坦途。
近期有消息称,特斯拉暂停人形机器人Optimus生产。技术路径的变化对其人形机器人量产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有待后续持续关注。
在当前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中,中美各有优势,竞争也日趋激烈。近期,在《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电视节目上,“新一代黑豹2.0”机器狗实现了10.3米/秒的跑步速度,这一速度打破由波士顿动力公司“WildCat”机器狗创造的纪录——8.89米/秒,这一纪录之前已维持十年之久。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黑豹”机器狗创始人王宏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机器人赛道对技术创新的追求非常强烈,目前机器人赛道仍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四足机器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还远远未达到“收敛”技术状态。机器人领域目前有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旦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很容易颠覆原有的机器人产品。行业在追求创新,因此技术的领先性仍然是当前资本和机器人企业都非常看重的点。
提及当前机器人赛道的融资热潮,王宏涛教授认为,巨额的融资对行业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对行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加快技术研发和突破,但在另一方面,资本流入加速对行业的破坏力也不可忽视。
王宏涛认为这种破坏力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资本大量涌入容易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价格走低和行业内卷;其二,“热钱”有时会导致大家去追求规模效应,但如果没有核心的技术支撑,放大后的规模往往并无质量可言。
所以,王宏涛教授对当前机器人赛道的投资热仍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表示:“我们对资金的需求比较明确,希望未来通过少量的融资,能够快速实现自我造血,形成一个正向的商业循环。”
但相比以往通过一级市场融资并借助IPO退出的漫长路径,如今行业中出现的二级市场资本运作,给了机器人创业团队和投资人另类路径。
有机器人创业公司负责人认为,相比传统的IPO链路,二级市场的资本运作或许是一次“短平快”的资本操作,但这样或许会影响本来踏实开发的人。
不难看出,在投资热潮之下,路径分野逐步显现,考验着创业者们的初心和资本的定力
<!-- 当没有勾选文章中显示缩略图时,在文章最末尾加上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
<p style="color:#6d6d6d; font-size:small;">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p>
<!-- 页数 -->
</div>
相关推荐
- 支付大笔费用却未得到应有服务,揭秘行业内幕,他们从不告诉你的事,现在行动,是避免损失扩大的最佳时机!
- 投顾承诺的“稳赚不赔”是真是假?固定好聊天记录与转账凭证,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
- 微软宣称AI节省5亿美元成本 再次裁员近万人
- 高额投顾费打了水漂,如何是好?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维权策略,你离成功退费仅一步之遥!
- 对投顾公司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时,别再犹豫,主动出击维护自身权益,只用2天服务费成功追回!
- 投顾公司不给退费还威胁怎么办?切勿慌张,我们为你提供专业法律支持,拿回属于你的钱是完全正当的!
- 面对投顾承诺无法兑现的窘境,保存好聊天记录和宣传资料,记住这一点是维权关键!
- 外交部:美对铜加征关税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