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抵超级“枢纽”,又一条能源大通道来了

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p style="color:#6d6d6d;font-size: 16px;">
        每经记者|唐俊    每经编辑|杨欢
      </p>

    <!-- 正文图片 -->

    <!-- 正文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片来源:摄图网602652154</p>

又一条能源大通道来了。

近日,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甘宁段投产。至此,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全线贯通投产。

西气东输系统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统称为我国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四大工程”。这些都是跨越几千公里的国家工程,为解决区域资源不平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相比,西气东输四线终点并不在东部地区,而是宁夏中卫。项目起点位于新疆乌恰县,将承接来自中亚的天然气。

西气东输工程为何要专门在西部(新疆到甘肃)修建一段通道?这条连接中亚的管道,又将给能源格局带来什么变化?

超级“枢纽”

我国重要的能源产地基本都位于西部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以煤炭大省而闻名,而西北地区油气资源同样丰富,特别是新疆塔里木、青海柴达木,以及陕甘宁等地。

西部地区天然气丰富但消耗量有限,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高但自身缺乏产出,西气东输应运而生。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于2002年开工,目前整个工程已经有四条线路,全长超2万公里。

西气东输一线干线起自新疆轮南,终至上海;西气东输二线干线起自新疆霍尔果斯,终至广东广州;三线干线起自新疆霍尔果斯,终至福建福州,分西段、东段、中段建设,西段、东段均已投产,中段仍在建设中。

图片来源:央视截图

刚刚全线贯通投产的四线工程,起自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新疆乌恰县伊尔克什坦,经新疆轮南、吐鲁番至宁夏中卫,管道全长约3340公里。

观察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工程,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前三者均是起于西部终于东部,但四线工程的起点和终点均在西部。

关键点在于终点中卫,这里有着亚洲最大的天然气枢纽站。中卫是天然气运输的“十字路口”,自2004年建成投产以来,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以及中贵线(中卫至贵阳)均在此汇集,宁夏中卫联络压气站规模逐渐壮大。

从中卫出发,来自新疆和中亚的天然气可通往全国各地,管网已逐渐成熟。由此,四线工程并未再向东延伸,而是将天然气运输到这个超级“枢纽”,再利用既有网络运往最终目的地。

图为西气东输四线施工现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据报道,中卫压气站已从最初的“三进四出”发展成“五进六出”格局,其中“进”代表进气管道,“出”代表出气管道。目前,中卫压气站年输气能力已达1270亿立方米,成为天然气资源西气东输、南气北上、北气南下的关键节点。

中卫压气站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去年11月,中卫压气站的备用站——中卫二站顺利投产供气,可承担主站输气量77%的应急转供能力,与中卫压气站形成相互备用的“双枢纽”“双气源”输气格局。

今年5月,中卫压气站又成功升级为亚洲首座无人值守智能站。通过中卫压气站,天然气可运输至北京、天津、广东、香港等地,覆盖全国160多个城市。

连接中亚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将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运往东部,其同样承担了天然气进口的功能。从新疆再往西,中亚地区也是油气富矿。

据中国石油官网介绍,我国油气进口有四大通道,分别是西北通道、东北通道、西南通道、东部海上通道。其中,东北通道主要输入俄罗斯的油气,西南通道主要指中缅油气管道,海上通道主要是海上原油和LNG(液化天然气)进口。

图片来源:摄图网602276201

西北通道则主要包括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中亚管道D线,与西气东输工程密切相关。

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是我国首条从陆路引进的天然气跨国能源通道,该管道起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后,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入境后通过霍尔果斯压气站与国内的西气东输管道相连。

在霍尔果斯,西气东输二、三线将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运往全国各地。而四线工程,预计将带来更多中亚天然气。

根据西气东输四线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气源主要来自中亚天然气和塔里木气田。官方报道也显示,四线工程是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西气东输四线或将连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中亚管道D线以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为气源,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由新疆南部入境我国。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于2014年开工,目前仍在建设中。在2023年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上,中方提到,要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扩大双方油气贸易规模,发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

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三线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已突破5000亿立方米。待D线投运后,年输气能力将新增300亿立方米,总输送能力提升至850亿立方米/年,东部地区将可使用更多来自中亚的天然气。

能源结构

西气东输工程可以说改变了我国的能源结构。整个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供气范围覆盖全国28个省区市、400多个城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近5亿人口。

而在西气东输起步前,我国建成的输气管道只有1.2万公里,年输气量不到200亿立方米,主要以区域性管道为主。跨省的输气管道只有陕京一线,且管道管径小、压力等级低,与国际水平尚未接轨。

西气东输工程拉开了我国天然气管道大规模发展的序幕,特别是随着二线、三线等管道的建成,我国实现了通过长输管道从境外引进天然气资源。

图片来源:摄图网602651233

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之初,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仅有2.4%左右;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已升至8.8%。

对于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改变则更加明显,据国家管网集团,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来自西气东输供应。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在接受采访时谈到,2004年之前,江苏地区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几乎为零,到2023年占比约为12.8%。

“西气东输像一条纽带,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市场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邱中建说。

目前,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仍在增加。根据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娄钰等人发表的《2024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形势及展望》,202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比上一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根据上述研究,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有内外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宽松,气价下行、波动幅度收窄,天然气替代煤炭和石油的经济性明显提升,刺激工业和交通等领域消费增长;

另一方面,国内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储气调峰能力持续增强,为天然气需求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高效的供应保障。

这其中,进口天然气正在增加。进口天然气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天然气降温至零下162摄氏度以下直至液化,通过海上LNG运输船进口至国内;另一种,则是通过管道直接进口天然气。

在中国天然气进口结构中,约58%是LNG运输,约42%是管道运输。2024年,LNG进口量同比增长7.7%,而管道进口量则同比上涨了13.1%。管道气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等五国,按交易金额估算,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占管道气进口的54%。

与海上运输相比,管道运输更具稳定性。未来,待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投产后,将会有更多天然气通过管道进口至国内。

    <!-- 当没有勾选文章中显示缩略图时,在文章最末尾加上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

    <!-- 页数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直抵超级“枢纽”,又一条能源大通道来了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