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装开讲,皮衣续场, 黄仁勋亮相链博会背后:三个“首次”,一个希望

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p style="color:#6d6d6d;font-size: 16px;">
        每经记者|杨卉  兰素英    每经编辑|张益铭    
      </p>

    <!-- 正文图片 -->

    <!-- 正文 -->
    <p>7月16日下午三点,30多度的北京暑气逼人,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忙着在北京“赶场”——上午,他一身唐装亮相链博会,用中文向观众问好;下午,他又穿回皮衣,顶着太阳满头汗地在前门受访。一天的工作结束后,黄仁勋还透露,他会直接从北京飞回家,因为“很想念小狗们”。</p>

这已经是黄仁勋今年第三次到访中国,每次仅间隔了3个月。不过,这次有些特殊,这是他首次在中国官方重大活动中正式亮相,首次尝试用中文演讲,首次公开穿唐装。

而这次中国行的信号也十分明确,一整天的行程下来,黄仁勋可谓充分释放了对国内全产业链的友好态度:中国的AI(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和高新产业,黄仁勋赞了;明星产品和话题企业,黄仁勋见了;同样搞AI芯片的国产厂商,黄仁勋也提了。

当然,他带来的远不止姿态,还有H20芯片重返中国市场、将推出RTXpro GPU(图形处理器)的消息。黄仁勋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英伟达的“野心”:希望未来有更先进的芯片进入中国,英伟达始终保持在华的发展势头,希望英伟达的增长才刚刚开始,而不是结束。

从小米到华为,夸遍中国科技圈

30多度的北京,让本来就闷热的皮衣变得更不透气。

在北京前门的一条老胡同(酒店)里,穿着标志性黑皮衣走进媒体“包围圈”的黄仁勋显然没想到,今天这场采访会在室外就被早早到来的媒体们团团堵住,不得不比原定计划提前了近半小时开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然而,刚开始半小时左右,不少媒体的设备就因高温过热屡屡“罢工”,黄仁勋裹着标志性皮衣,在人群里转着圈回答问题,明显能看到也热出了“一脑门子汗”,边回答问题边脱下皮衣,露出了里面的黑色短袖。

整场采访,黄仁勋基本都在说英文,不过偶尔也会跑出几句“地道”的中文。近两小时的对谈,重点大多围绕恢复销售的H20 GPU、中国的芯片厂商、中国的科技企业和大模型,以及英伟达在中国的后续战略等内容展开。遇到不愿回答的问题,黄仁勋干脆拒绝,只回了一个“NO”。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一整天的行程下来,黄仁勋几乎“点名式”点赞了中国科技企业——腾讯、网易、米哈游、游戏科学、字节跳动、DeepSeek、阿里巴巴、美团、MiniMax、百度、小米和华为,一个都没落下。尤其是下午的媒体沟通会,更是进一步剖开了这份“认可”的底色。

国内企业方面,黄仁勋称,英伟达进入中国已有30年。“我第一次来的时候,百度、阿里、腾讯、小米都还没成立”,黄仁勋笑着回忆,“很幸运,我们在早期就和这些公司建立了合作”。

他还特别提到了小米与雷军。“认识雷军时,他还很年轻,当然,那时候我也年轻。但从第一天起,我就知道他会成功。”黄仁勋称,自己甚至很想买一台小米的车。

除了合作方,哪怕是竞争对手也获得了黄仁勋的肯定——在他看来,华为的芯片设计能力极为优秀,系统工程、网络工程同样出色,再加上自有云服务,这使它们能独立开拓市场,这是非常强大的能力。黄仁勋还在现场连“爆金句”,“黄仁勋称轻视华为的人极其天真”这一词条一度登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单。

在室外和媒体对话了将近一小时,黄仁勋才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得知可以进入室内采访,进而转移到室内。几家国际巨头创始人里,黄仁勋显然是“头部”明星。刚一进入室内,采访直接变成了“粉丝见面会”,媒体记者掏出了纸笔甚至是《英伟达之芯》的实体书、衣服等要签名。

忙着拍合照,在衣服、书上给媒体签名的间隙,黄仁勋多次呼吁先提问,得不到回应后笑称“没有人在意”“你们都不要工作吗”“我们坐下吧”“为什么进来了我还是这么热”,还“逮住”一名正在要签名的记者突击提问:“你听到他刚刚问的问题了吗?”

看好中国AI与机器人,“这里会诞生惊艳世界的产品”

除了国内知名科技企业,与自身“看家”业务AI芯片息息相关的AI产业,也成了黄仁勋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AI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就像电力和互联网。”黄仁勋反复强调。在他看来,新一轮AI革命将重塑所有行业,而中国正站在这一变革的前沿。AI应用落地方面,黄仁勋提到了机器人产业。“中国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实力超群,还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接纳’机器人,我对这里的发展非常乐观。”他甚至大胆预测:“如果小米或比亚迪未来推出惊艳的机器人产品,我一点都不会意外,这个领域正在爆发。”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这种信心源于对中国供应链的认知。“中国供应链复杂又先进,串联起众多供应商、技术和能力,其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的技术水平领先全球。”他认为,这正是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核心优势。

在AI创新层面,黄仁勋直言:“中国在模型层和应用层的进展令人惊叹。”他举例称,模型层有DeepSeek、阿里、Kimi等团队崛起,应用层则诞生了TikTok这样影响全球的产品。

“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的应用创新。比如,你们早已不用现金和信用卡,我在美国还在用,像个‘老古董’。”对于AI领域的新锐势力,他同样关注。“DeepSeek的开源推理模型是突破性的——用更低算力支撑多轮推理,还开启了‘代理型AI’新方向。”

在回答“英伟达是否过于专注于算力,或许还存在其他途径来揭秘AI?”这一问题时,黄仁勋没有给出直接回答,但也介绍了他对当前AI演进的看法。他提出,在AI的第一代发展中,第一波技术浪潮聚焦于感知能力,第二波则是生成式AI。

“如今我们正处于推理型AI阶段。这种推理能力非常强大,是智能的基础。而我们刚刚谈到的下一波浪潮就是机器人技术。目前而言,AI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浪潮。在感知型AI发展初期,大多数AI的学习都依赖数据。”黄仁勋称。

值得一提的是,AI生态层面,近期有部分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已经开始推出具有兼容性的终极解决方案。要知道,即便英伟达显卡被“阉割”售往国内,仍能让很多企业买单的关键原因,就是英伟达CUDA生态建设得足够完善。

对此,黄仁勋在媒体沟通会上回应称,CUDA这类技术并非封闭。“如果有人打造一个与CUDA兼容的平台,这没问题。如果有人开发一款应用,既支持英伟达的技术,也支持其他兼容的替代方案,我完全能接受。”

H20芯片重返中国,但减记资产或难收回

就在黄仁勋抵华前,英伟达刚刚创下历史。7月9日,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截至目前,英伟达的最新市值达到约4.17万亿美元,超过了微软(3.7万亿美元)、苹果(3.1万亿美元)和亚马逊(2.3万亿美元)。

这次来到中国,黄仁勋是带了“老朋友”的——H20芯片恢复在华销售。

今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其H20芯片。H20,是为遵守美国出口限制而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器。

媒体沟通会上,在面对有关H20供货的提问时,黄仁勋坦言自己还没来得及与任何客户会面,公司有大量订单等待发货,需要一些时间来提升H20供应链的产能。他表示,未来几个月,英伟达将努力加速这一过程。

不过,英伟达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因H20的库存积压和采购承诺而产生了45亿美元的费用。根据当时的估算,英伟达当季另有25亿美元的H20订单无法交付。此次H20“回归”,英伟达的业绩是否会受影响?

根据黄仁勋在媒体发布会上的说法,英伟达减记的部分资产可能很难收回,但计提准备金的大部分资产并未被永久报废。“英伟达会把客户现在想买的产品和现有的库存做个对比,然后就能算出结果了。回收率可能达不到100%,但也不会是0。”

除了H20,英伟达还推出了一款名为RTX PRO的新产品。“它是为一类新型应用场景设计的,这类应用叫做数字孪生。RTX PRO是为运行英伟达Omniverse而设计的,该应用对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机器人等领域都至关重要。”

上述两款产品之外,黄仁勋还提到,希望未来有更先进的芯片进入中国。“无论英伟达被允许在中国销售什么产品,随着时间推移,产品都会越来越好。”

源源不断向国内输送GPU背后,是英伟达扩展中国业务的决心。谈及在华布局,黄仁勋的态度十分坚定。他表示,英伟达始终保持在华的发展势头。过去几年英伟达在华发展迅速,希望英伟达的增长才刚刚开始,而不是结束。

7月16日,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如今的英伟达已经把自己的成功与全球先进产能绑定在了一起。此外,近日我国披露的上半年出口数据尤其亮眼,“没有中国产业链,没有中资厂商在下游捧场,欧美顶级光刻机和旗舰芯片算力卡就找不到足够的‘下家’。”

黄仁勋也提到了关税和国际环境。他表示,英伟达作为一家企业,只能去适应全球各地的贸易、税收政策。但英伟达是一家极具适应能力的公司,供应链会做出调整,一定会找到新的应对办法。

“从长远来看,问题总会回归到这几点:你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对世界是否重要?你是否在用心打磨、精心打造那些能为客户带来价值的东西?你所做的事情是否真的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如果这些都能做到,那么其他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黄仁勋表示。

    <!-- 当没有勾选文章中显示缩略图时,在文章最末尾加上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

    <!-- 页数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唐装开讲,皮衣续场, 黄仁勋亮相链博会背后:三个“首次”,一个希望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