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p style="color:#6d6d6d;font-size: 16px;">
每经记者|金喆 每经编辑|魏官红
</p>
<!-- 正文图片 -->
<!-- 正文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资本眼
IPO观察: 劲方医药再次冲击港交所上市
近日,劲方医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又一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刺。这是继今年1月首次递表后的重新提交,前次招股书已失效。
创始人吕强与兰炯,一位是北大毕业、留美深造,曾在诺华和基石药业担任高管;另一位是兰州大学博士、有恒瑞和扬子江工作背景的研发干将。他们于2017年携手创立劲方医药,专注于肿瘤、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开发。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劲方医药核心产品GFH925是国内首个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已于去年8月上市。但该产品面临激烈的红海竞争,先发优势并不明显,今年前4个月的商品销售收入仅为12.7万元,且面临多重专利挑战。此外,劲方医药早在2021年便与信达生物就GFH925达成一项重量级合作,金额超10亿元,但该项合作已于2024年1月终止,公司还需要向信达生物分期支付2000万美元的不可退还终止费用。
聚焦前沿
最受关注公司:获约3495倍认购的维立志博-B上市首日上涨超90%
事件:7月25日,维立志博-B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首日股价上涨超90%,总市值达到近130亿港元。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维立志博就赶上了创新药板块的好行情。创纪录的认购数量,足以看出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关注。
与大多数刚上市的创新药公司一样,维立志博-B还在亏损、没有产品上市,核心业务模式是自主发现、开发及商业化肿瘤免疫疗法。截至目前,维立志博拥有1款核心产品LBL-024(PD-L1/4-1BB双特异性抗体)及13款其他候选药物,其中6款已成功进入临床阶段。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个月,维立志博亏损额分别为3.62亿元、3.01亿元、7515万元。期间,维立志博仅在2023年有约887万元的收入,主要是根据百济神州协议,就维立志博所提供的桥接研究服务而自百济神州收取的款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上市仪式现场看到,当港交所的大屏幕上出现维立志博-B的股价时,现场响起了阵阵欢呼声与掌声。
最受关注研发进展:康方生物明星药物冲刺非小细胞肺癌第三项适应证
事件:7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新适应证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申报的适应证应为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
点评: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病例的85%,其中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占比在20%~30%之间。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这一适应证申报上市,不论是对公司本身还是整个肺癌治疗领域,都是一个积极的进展。
一线治疗是癌症治疗中最初始、最关键的一步,其治疗效果往往会影响整个治疗过程的走向。就拿肺癌来说,当患者被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还没接受过针对这种癌症的系统性治疗时,医生首先推荐使用的治疗方案,就是一线治疗。
在肺癌的免疫疗法领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是块“大蛋糕”,占了整个免疫疗法市场近一半的份额,是“兵家必争之地”。拿到的一线治疗适应证越多,这款药物的话语权就越强。今年4月,康方生物披露过依沃西单抗这一适应证的临床研究进展。在与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头对头研究”中,依沃西单抗获得强阳性结果,更胜一筹。
如果这一适应证能够获批,sq-NSCLC患者就多了一个对抗癌症的“武器”。对康方生物来说,则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一步。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是免疫疗法市场中的一块“大蛋糕”,依沃西单抗若能在这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无疑会给公司带来可观的市场份额,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而且,这次申报是基于有强阳性结果的研究,也能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口碑。
行业热点
丽珠集团自身免疫药物LZM012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事件:7月22日,丽珠集团宣布,公司1类创新生物药LZM012用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治疗的Ⅲ期临床试验成功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该Ⅲ期临床研究直接采用头对头研究设计,对标全球IL-17A靶点标杆药物、诺华的“王牌产品”司库奇尤单抗(商品名:可善挺)。2024年,可善挺全球销售额达到61.41亿美元。
自免与炎症是肿瘤以外的第二大疾病领域。按全球存量患者数量来看,特应性皮炎、慢阻肺、哮喘、银屑病都是全球发病人数超亿人的大病。而且大多数自身免疫病属于慢性病,目前仍未有完全治愈的药物和手段,患者用药时间长,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LZM012在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的更重要意义是,中国创新药在自身免疫药物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有了更好的临床数据,这一药物的BD(商务拓展)预期也会随之提高。
罗氏终止早期减肥项目CT-173
事件:2023年12月,罗氏斥资27亿美元收购Carmot Therapeutics公司,获得了PYY类似物CT-173。该药物模拟了肠道激素PYY,有助于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响应血糖水平并调节食欲。今年4月份的第一季度财报中,罗氏仍计划在今年启动该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
罗氏于2024年9月公布的临床前数据显示,CT-173与GLP-1和GIP受体双重激动剂CT-388联合使用,有助于打破小鼠模型中的减肥平台期。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相比,该药物组合还能够减缓停药后体重反弹的速度。
在近日举行的罗氏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集团制药部门首席执行官Teresa Graham表示,该分子未能达到罗氏公司评估是否值得进一步投资候选药物的标准。
破局者说:对话创新药
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研发难成药的靶点堪比登珠峰,做创新药更应避免内卷
2025年7月,亚盛医药的利沙托克拉(利生妥)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成为国产原研首家、全球第2款Bcl-2抑制剂,打破艾伯维长达9年的垄断。谈到这款产品的成功上市,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表示,创新药应避免内卷,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me-too也好、快速跟进也好、生物类似药也好,我一直说我们不做这类创新。这些在研发阶段的风险比较小,但上市后的商业化风险更大,那时候(失败的)成本更高。”杨大俊说,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已经很难有“唯一、独一、缺一不可”的品种,不管在什么样的阶段,亚盛的目标都是解决临床无药可用的困境。
<!-- 当没有勾选文章中显示缩略图时,在文章最末尾加上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
<!-- 页数 -->
</div>
相关推荐
- 服务期内根本没享受到服务?合同有漏洞!抓住这几点,挽回你的血汗钱其实并不困难!
- 交费后投顾态度发生180度转变,无需通过复杂的诉讼流程,我们已帮助上千位投资者成功退费!
- 服务期内根本没享受到服务?别吃哑巴亏,这份维权模板请收好,我们已帮助上千位投资者成功退费!
- 投顾乱推荐导致亏了30万!我们帮你梳理证据链条并撰写投诉材料,立即行动,为自己的权益而战!
- 意识到自己被“荐股群”套路后,抓住对方违规操作的关键点,避免错过宝贵的维权时效!
- 被投顾忽悠交了服务费?抓住对方违规操作的关键点,这是退费维权的核心证据!
- 意识到自己被“荐股群”套路后,你可能被“套路”了,记住这一点是维权关键!
- 感觉投顾服务不值这个价?别灰心,立即咨询我们,完全有理由申请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