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WAIC 2025|无问芯穹CEO夏立雪:算力紧缺根源在“供需错配”,要让国产算力即插即用、像超市商品般可自由挑选

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p style="color:#6d6d6d;font-size: 16px;">
        每经记者|张梓桐    每经编辑|文多    
      </p>

    <!-- 正文图片 -->

    <!-- 正文 -->
    <p>在人工智能(AI)算力需求激增的当下,算力资源的多元化与国产化成为行业焦点。</p>

7月28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上,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夏立雪向《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记者表示,当前国内芯片与算力设施种类繁多,形成了多个独立生态。他认为,不同厂商的硬件架构、接口协议差异显著,导致开发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学习不同芯片的使用方法,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人工智能(AI)技术的落地效率。

为解决这一难题,无问芯穹打造了一套产业链上的“世界通用语言”,据称,可以实现不同芯片之间的无缝通信与协同,让开发者无需再为不同的芯片使用习惯而烦恼。这种“插座式”赋能模式,使得算力资源即插即用,且如同超市商品般可自由挑选。

夏立雪强调,这种优化让AI开发者能够像挑选衣服一样,根据需求选择最适合的算力资源,从而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灵活调度。

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CEO夏立雪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无问芯穹被视为业内最有可能突破国内算力瓶颈的AI算力运营商之一,去年9月,无问芯穹成功完成近5亿元的A轮融资,意为着公司在成立后的16个月时间里,累计融资额已接近10亿元大关。

国产算力的崛起扩充了可用资源池

面对全球算力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国产算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夏立雪表示,当前国产算力在整体部署中已接近“半壁江山”,尤其在推理和部分训练场景中表现突出。随着AI应用从模型研发转向产业落地,国产算力的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

国产算力的应用不仅缓解了“卡脖子”风险,更通过提升算力使用效率,扩充了可用资源池。

夏立雪认为,算力紧缺的根本在于供需错配:一方面是高端算力被哄抢,另一方面是部分优质国产算力因生态不成熟而被闲置。无问芯穹在借助技术手段破解这一错配,让国产算力被真正“用起来”,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算力供给能力。

当被问及如何在这一结构中定位自身角色时,他对记者表示,无问芯穹凭借源自清华大学电子系的、近20年的软硬件协同优化经验,专注于在资源受限的终端设备上实现高效AI计算。

不同于行业内“大集群打包售卖”的传统商业模式,无问芯穹的商业模式带着鲜明的“普惠”基因。“我们要为中小企业的产品在成长初期提供精准保障。”夏立雪强调,这种保障的核心在于弹性灵活的算力服务。

对此,夏立雪进一步解释称,无问芯穹提供弹性、灵活的算力服务,这种服务尤其有利于中小企业。其服务计费方式多样,既可按卡、按小时计费,也可按调用量(如Token)或服务稳定性付费。

夏立雪解释道:“这让用户用的不是‘毛坯房’,而是‘精装修、带服务的产品’。”这种模式将零散算力整合为标准化服务,让原本无法服务中小企业的碎片化资源产生价值。

服务形态的分层化同样关键。无问芯穹构建了“大盒子、中盒子、小盒子”的产品矩阵:“大盒子”是“无穹AI云”,其聚焦全国级算力调度,通过供需调配和资源优化获取算力服务收益;“中盒子”和“小盒子”则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将算力服务能力集成到AI集群和终端设备中,以打包服务的形式获取收益。夏立雪总结说:“无论哪种形态,核心都是提升算力的生产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AI算力正从技术红利期向价值闭环期过渡

2025年,端侧AI推理迎来爆发式增长。

夏立雪观察发现,中国庞大的用户基数与强大的制造能力为端侧AI提供了广阔市场,但硬件限制仍是主要矛盾。在市场机遇驱动下,无问芯穹正联合行业伙伴探索如何为端侧场景定制更高性价比、更高能效的专用芯片,以支撑更多AI应用落地。

在生态构建方面,无问芯穹致力于打造从模型、系统到硬件的闭环。

夏立雪以国外主流芯片厂商为例,指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让开发者生态与硬件迭代紧密联动。相比之下,国内产业链上目前仍存在模型与硬件脱节的问题。为此,无问芯穹推出中试平台,连接芯片厂商、整机制造商与算法开发者,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

谈及行业趋势,夏立雪认为,AI算力正从“技术红利期”向“价值闭环期”过渡。当前产业的核心矛盾已从“AI好不好用”转向“AI值不值得用”,性价比成为关键突破口。

“只有让更多AI应用场景‘算得过账’,产业才能真正蓬勃发展。”他认为,国产算力的崛起将是未来的重要变量。尽管当前国产芯片在训练场景中的应用比例仍待提升,但在推理场景中已形成商业化闭环。

“随着软硬件协同优化的深入,国产算力的适用场景将持续扩大。”夏立雪预测,未来在端侧设备、垂直行业等领域,国产芯片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夏立雪判断,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机器人等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接口,将优先实现AI能力落地。“这些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将直接决定用户对AI的感知体验。”无问芯穹正结合模型压缩等前沿技术,通过终端模型结构创新进一步解决端侧能效问题,为数十亿设备的AI升级铺路。

在夏立雪看来,生态飞轮的构建是长期目标。借鉴美国“芯片—模型—应用”的协同经验,无问芯穹正推动国内形成“硬件迭代—模型优化—场景落地”的正向循环。

“让硬件厂商知道下代产品该怎么造,让模型开发者清楚能调用什么算力,也让应用创业者聚焦场景创新。”夏立雪表示,这种生态闭环需要产业链上各方共同努力,而平台愿成为连接各方的桥梁。

展望未来,夏立雪认为,AI发展的下一个节点将从技术突破转向产品创新。随着大模型智能性达到应用门槛,如何将其转化为用户满意的产品就成为了关键。

    <!-- 当没有勾选文章中显示缩略图时,在文章最末尾加上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

    <!-- 页数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直击WAIC 2025|无问芯穹CEO夏立雪:算力紧缺根源在“供需错配”,要让国产算力即插即用、像超市商品般可自由挑选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