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银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需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 正文图片 -->

    <!-- 正文 -->
    <p>每经评论员 李玉雯</p>

自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以来,反内卷逐渐成为各行业共识。如今,这一趋势正深刻影响着银行业。

近日,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广东银行业将依据“1+3+N”制度体系,推进“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其中,“1”指监管部门出台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负面清单;“3”包含公会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倡议书及承诺书;“N”则涵盖各业务领域反“内卷式”竞争的行业自律举措。此类行动并非孤例,宁夏银行业协会近期也组织了行业“内卷式”竞争情况座谈会。

银行业的内卷问题由来已久,尤其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部分机构为追求业务量,不惜以价格换规模,甚至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困境。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依赖存贷利差,这种内卷在存贷两端的价格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存款端,利率呈现“降不动”态势。银行普遍存在规模情结,将存款视为立行之本,导致在月末、季末等业绩考核节点,“高息买存款”“花钱买指标”等行为屡禁不止。一些银行还通过手工补息等操作,将已下调的存款利率变相补回,造成实际利率“明降实升”。此外,部分银行不惜以高息吸收同业存款,或按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参与存款投标,进一步推高了付息成本。

而在贷款端,利率“下行快”特征显著。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银行对贷款业务过度竞争,部分贷款利率,特别是大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极少数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甚至以远低于保本点的利率发放房贷。今年一季度,消费贷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利率一度跌破2.5%,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诱发部分投机者套取消费贷资金用于炒股、置换房贷等违规操作。

这些内卷行为看似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福利”,实则严重挤压了银行的盈利空间,危及行业健康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内卷容易滋生违规操作风险。个别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可能放松风险审核,这不仅会增加银行的坏账风险,还可能引发逆向选择,进一步加剧恶性竞争,给行业长期发展埋下隐患。此外,银行业内卷导致的市场信号失真,还会对宏观经济调控形成制约。

追根溯源,银行内卷的根源在于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差异化创新能力不足。笔者认为,银行业要从“赔本赚吆喝”转向“提质谋生存”,破局内卷的关键在于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各家银行需基于自身资源禀赋调整业务结构,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例如,大型银行可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同时依托网络优势打造跨境特色业务;中小银行则应扎根本土,深耕区域特色产业,做好本地小微企业、“三农”等群体的服务。以服务能力替代利率比拼,不仅有助于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还能在实现金融资源精准配置的同时,保障银行自身的稳健运营。

其次,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拓展非息收入,这些举措有助于银行实现多元化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对缓解内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银行内部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避免单纯以存贷款规模等指标进行考核,从而减少短期冲量或盲目放贷抢客户的行为。可通过适当增加多元化指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 当没有勾选文章中显示缩略图时,在文章最末尾加上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

    <!-- 页数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每经热评︱银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需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