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四川经济半年报:5.6%增速背后 三大支撑点齐发力

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p style="color:#6d6d6d;font-size: 16px;">
        每经记者|肖纯    每经编辑|杨欢
      </p>

    <!-- 正文图片 -->

    <!-- 正文 -->
    <p>国产大飞机的关键零部件、欧洲家庭的智能电表、畅销全球新能源车的储能电池,很可能都带着“四川造”的标签。</p>

今年上半年,当沿海省份承压时,四川进出口增速跑赢全国3.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速高达7.3%。今年1—6月,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18.2亿元,同比增长5.6%。

加速度背后,是什么因素在支撑“经济大省勇挑大梁”?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成都、绵阳、德阳等地多家企业,探寻西部大省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高端制造领跑,集群效应凸显​

今年一季度,四川工业实现近三年最强开局。这一态势在二季度得以延续,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是经济的“压舱石”。

其中高端制造领域表现亮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继续领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以14.7%的增速展现出强劲动能。

位于新都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是四川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承载地。

今年5月16日,随着总投资3亿元的高端工业母机研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汉墨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墨工业”)完成总部整体迁址,正式落户成都航空产业园。

汉墨工业主要生产数控机床,也称“工业母机”“造机器的机器”,在高端制造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汉墨工业多款核心产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轨道交通精密部件等高端制造场景。

谈及搬来成都的原因,汉墨工业董事长梁志金表示,“成都航空产业集群效应突出。园区内仅配套企业就有30家以上,既有长期合作的老客户,也有正在洽谈的意向伙伴。”他透露,公司计划在成都大规模投入生产制造,今年底员工规模将扩至150人,未来3到5年力争实现年产能300~500台、产值2-3亿元。

仨川航空2号基地的设备产线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视频截图

距离汉墨工业不远处的四川仨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仨川航空”),是专注于航空装备难加工复杂构型精密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于2014年成立,2020年搬迁至产业园,2023年全面建成后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离不开园区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仨川航空董事长苗健表示,园区解决了“上下游”协同和“上下楼”就近的问题。客户就在隔壁厂房,生产计划调整、工序衔接都能实时沟通。这不仅直接节约了成本,实现了内外部集中管理,更拉近了与客户的时空距离。

苗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园区企业解决了他们约80%的配套需求,这种集约化生产让物流成本降低近60%,管理周期时间成本降低30%,产能规模提升了4倍。

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园区下一步将加强项目招引,推动更多园区企业进入中国商飞、沈飞、西飞等配套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航空产业园的产业规模和竞争能力,加速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发展。

外贸创新高,“四川智造”加速出海​

今年上半年,四川外贸进出口5190.9亿元,首次在历史同期突破5000亿元,其中出口3156.2亿元,同比增长8.2%。

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科技”),正是这波增长中“四川智造”出海的典型代表。

7月23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开发科技,这家2016年由74人开启“二次创业”的企业,如今已创造每平方米年均40万元的高产值。

开发科技的智能制造车间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开发科技的智能制造车间,9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年生产超过1000万台智能电、水、气表等智能计量终端。

“要是去欧洲旅游,你在酒店看到的智能电表很可能是我们的产品。”开发科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夏志强说。

开发科技积极出海,产品已出口至40多个国家,服务80多家国外电力公司。

“能在40多个国家站稳脚跟,靠的是技术。”夏志强指着车间里的设备介绍,截至2024年底,公司手握15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9项,是国内唯一在英国获得国家级信息安全认证的智能电表企业。

除了300名研发人员,公司100多名精通小语种的营销人员同样是功臣。针对不同国家离散化的需求,公司以“定制化+快响应”模式灵活调整的研发设计。这些营销人员既是海外市场的开拓者,也是产品、技术与用户间沟通的“桥梁”。

夏志强介绍,去年开发科技实现营收29.33亿元,进出口总额27.73亿元,其中出口占比近90%。今年一季度,营收达到8.1亿元,全年预期将再创新高。

“不只是卖产品,我们要提供从智能终端到能源管理系统的全链条方案。”夏志强对未来充满期待,公司将以成都为原点,不断推动“中国方案”加快嵌入全球能源转型之路。

项目投资强劲,新兴产业蓄势起飞​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数据显示,81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19.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63.4%。

绵阳游仙区航空与燃机产业园建设现场的如火如荼,正是这股全省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热潮的缩影。

作为四川省重点工程——绵阳市游仙区航空与燃机配套产业园规划总占地2100余亩,计划总投资约164亿元,分两期建设。

航空与燃机配套产业园 图片来源:园区供图

绵阳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东旭介绍,项目包含标准厂房、无人机研发中心、低空飞行保障及应急救援装备研制中心、中小型分布式气轮机研发中心等,建成后将成为绵阳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新技术智能制造产业高地的核心载体。

“按规划,到2027年,园区产业规模预计突破80亿元,未来五年带动超百亿的产值,吸引超百家上游企业入驻。”刘东旭表示。

新能源领域的项目建设也在提速。

当新能源产业的东风吹向中西部,德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欣旺达的目光。这家创立于1997年的企业,目前已成为全球锂电领域的龙头之一,其电子3C消费类电池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德阳欣旺达新能源副总经理唐浩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德阳什邡两级政府从项目落地到生产运营的全周期支持,就像“店小二”。

欣旺达在什邡项目投资100亿元,从开工到主体竣工交付仅用时100天。

这样的速度不是赶工期,而是当地政府的全力护航:680亩土地快速完成流转交付,项目立项、备案、环评等手续全程“绿色通道”,专班人员驻点服务解决建设难题,最终在100天内完成主体工程。

“目前,公司正在推进的第三条产线预计在今年内投产。”唐浩然向记者透露,这条产线量产后,生产的单款储能电池容量将是现有主流产品的两倍以上,能量密度和系统效率将实现飞跃式提升。

    <!-- 当没有勾选文章中显示缩略图时,在文章最末尾加上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

    <!-- 页数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解码四川经济半年报:5.6%增速背后 三大支撑点齐发力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