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费后投顾态度发生180度转变,小心!这几种情况属于违规,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
“王先生,您放心,跟着我们操作,三个月内收益至少50%!”电话那头,投顾顾问小李热情洋溢地介绍着他们的”金牌服务”。可当王先生缴纳了3.8万元服务费后,小李的态度却突然冷淡下来,推荐的股票也频频亏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真实案例:从热情似火到爱答不理
家住杭州的王建国(化名)今年56岁,退休后开始炒股。去年10月,他接到某持牌投顾公司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专业投资顾问”,可以提供”精准个股推荐”。
“刚开始那个顾问特别热情,天天给我打电话,还拉我进了一个VIP群。”王先生回忆道,”群里每天都有人晒盈利截图,说跟着公司操作赚了多少多少。”
在连续两周的”洗脑式”营销后,王先生终于被说服,购买了该公司的”至尊VIP服务”,花费3.8万元。然而,交费后的情况却急转直下。
“交钱后,顾问回消息特别慢,有时候几天都不理人。”王先生气愤地说,”推荐的股票也是亏多赚少,跟之前承诺的完全不一样!”
更让王先生无法接受的是,当他提出质疑时,对方竟然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们从来没保证过收益啊!”
这些情况都属于违规操作
在金融投资领域,确实存在一些机构在营销时过度承诺,收费后却服务缩水的情况。以下几种行为都属于违规操作:
- 夸大收益承诺:以”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等话术诱导投资者
- 虚构成功案例:在微信群、直播间展示虚假盈利截图
- 服务前后不一致:交费前热情周到,交费后爱答不理
- 强制升级服务:以”更高收益”为由要求追加费用
- 不提供合同或协议:仅通过口头承诺,不签署正式服务协议
“很多投资者都是被前期的热情服务迷惑了双眼,”业内人士透露,”等真正交了钱,才发现所谓的’VIP服务’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研究报告。”
如何识别投资陷阱?
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投顾服务,普通投资者该如何辨别真伪?这里有几个实用小技巧:
- 警惕过度承诺:凡是声称”稳赚不赔”、”100%准确”的,基本都有问题
- 查验证照信息:正规持牌机构信息可在证券业协会官网查询
- 细读服务协议:重点关注责任条款和退款政策
- 多方比较:不要轻信单一来源的信息
- 小额试水:先尝试最低档次服务,验证效果后再考虑升级
上海股民张阿姨(化名)就有过惨痛教训:”我去年被忽悠买了5万多的’白金套餐’,结果推荐的股票跌得一塌糊涂。后来才知道,那些所谓的’老师’可能连证券从业资格都没有!”
遇到问题怎么办?
如果您已经遭遇类似情况,不要慌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存证据:通话录音、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都要妥善保存
- 书面投诉:向涉事机构提出正式书面投诉,要求合理解释
- 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维权顾问
“我们接触过太多类似的案例了,”一位维权顾问表示,”很多投资者因为证据不足或者不知道维权渠道,只能自认倒霉。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大部分情况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维权成功案例分享
广东的刘女士(化名)去年在某投顾公司购买了2.6万元的荐股服务,结果推荐的股票连续下跌,亏损超过40%。当她要求解释时,对方却以”市场行情不好”为由推脱责任。
“我当时都快绝望了,”刘女士回忆说,”后来朋友介绍了一位维权顾问,帮我整理证据、与公司交涉。没想到两周后就拿回了大部分费用!”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投资咨询领域的纠纷呈上升趋势,其中服务缩水、承诺不兑现是最常见的投诉原因。
给投资者的忠告
- 理性看待收益承诺: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这是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
- 选择正规机构:优先考虑成立时间长、口碑好的持牌机构
- 量力而行:不要投入超出承受能力的资金
- 持续学习:提高自身金融素养才是最好的”防骗术”
四川股民老李说得好:”炒股就像吃饭,别人说得再香,不如自己尝一口晓得咸淡。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老师’,多半都是’假老练’!”
如果您在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的不当行为遭受损失,不要放弃维护自身权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或许能帮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