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middlevideobg" data-id="av-player0" data-value="1#4831462"><video id="av-player0" class="emav" preload="auto"></video></div>
<!--文章主体-->
科大讯飞 董事长刘庆峰此前的一段言论在近日引发争议,并引来“私募大佬”但斌的关注和评价。
在某财经类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文称,刘庆峰曾在公开发言中表示“马斯克实际上对人工智能 ,我不认为他真的懂”。随后,“私募大佬”但斌在评论区发言称,刘庆峰“就像我见过的金融行业的某些人,屁大点本事,就牛逼哄哄的不得了,老子天下第一!谦虚点不行吗?”
目前,原帖及但斌的回应均已不可见。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上述网友所指的公开发言系刘庆峰6月末参加2025正和岛案例共学年会上的讲话。彼时,在谈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时,刘庆峰表示:“马斯克实际上对人工智能,我不认为他真的懂,但是他有些理念我认为是很对的。他说留给人类的时间并不多了。”
就相关内容,南都·湾财社记者联系科大讯飞,但截至目前,未获得回复。
“不懂AI”马斯克,Grok排名已超星火
尽管称“马斯克不懂AI”,但近年来科大讯飞在AI方面的成绩,却远没有马斯克旗下的Grok引人注目。
据公开资料,科大讯飞系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企业。自1999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从事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认知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以此计算,科大讯飞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已超过26年。
与之相比,马斯克“商业帝国”版图中的Grok则只有短短两年的历史。2023年4月,埃隆·马斯克在接受塔克·卡森今夜秀采访时表示,他打算开发一款名为TruthGPT的聊天机器人 。TruthGPT后来又更名为Grok。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全球权威大模型排行榜LMArena的最新排名,7月上线的Grok 4在文本方面排名第3,Grok 3排名第6,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并未上榜。

对于“落后几步”的AI模型,刘庆峰曾称主要是由于公司坚持国产算力的缘故。在6月初科大讯飞成立26周年的内部讲话中,刘庆峰坦言,相比使用英伟达 等海外算力,基于国产算力开展大模型训练和算法创新存在诸多挑战,需要增加移植适配、性能调优、对比验证等额外步骤和额外算力。“基于国产算力的所有新算法的研发会慢三个月。三个月,在今天这个你追我赶的时代,是不得了的差别。”
从财务数据来看,科大讯飞在研发上仍是舍得下“重本”的。数据显示,科大讯飞研发费用累计超200亿元,其中仅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就达到45.8亿元,占到总营收的19.62%。
“困”在补贴里?
政府补贴占营收超两成
多年积累的产品力被AI“新秀”们迎头赶上的同时,科大讯飞则愈发被外界指“困”在补贴里。
业绩上,2024年,科大讯飞全年实现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增速较此前两年大幅提升。但科大讯飞在盈利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根据财报,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6亿元,同比下降14.78%,与2021年公司盈利巅峰时期的15亿元净利润更是相去甚远。

来源:科大讯飞
更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讯飞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达到47.31亿元,40.39亿元和41.86亿元,占营收约20%。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若扣除相应政府补助后,科大讯飞实际上已连续多年亏损。
对于2024年的“增收不增利”,科大讯飞总结了多方面的原因。其一,科大讯飞表示,公司积极抓住AI的历史新机遇,2024年在大模型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及大模型应用落地等方面,新增研发投入7.4亿元(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4.1亿元)。
其二,科大讯飞称,公司2024年计提坏账减值损失10.14亿元,计提坏账准备较去年同期增加2.77亿元。科大讯飞还在财报中透露,公司应收账款主要来源于优质客户,客户质量较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公司历年来坏账实际发生率低。
最后,科大讯飞称,公司持股的三人行 、寒武纪等金融资产2023年取得投资收益较大,2024年投资收益较上年减少1.12亿元;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减少1.02亿元;此外,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0.54亿元;以上合计影响2.68亿元。
进入2025年,科大讯飞“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似乎更为突出。据科大讯飞此前披露的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45.68亿元,同比增长27.74%,归母净利润则陷入亏损状态,亏损规模为1.93亿元。近日,科大讯飞又披露上半年度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的亏损规模已达2亿元至2.8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面有所减小。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