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酒饮集体翻车 当代年轻人到底爱喝啥?


当代年轻人,到底喜欢喝什么酒?

当酒从一种社交工具和身份符号,回归为一种纯粹的生活享受,传统酒饮——无论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都出现了一些增长难题,新酒饮品类正是为回答这个问题而产生。

前几年新酒饮赛道堪称资本风口,从果味微醺酒到草本风味烈酒,从高颜值瓶装酒到即调预调酒,数百个品牌扎堆涌现,一轮又一轮融资不断刷新行业热度,仿佛只要贴上 “年轻、低度、潮流” 的标签,就能轻松俘获消费者。

但喧嚣过后,现实却给了市场沉重一击。如今再回头看,当初风光无限的新酒饮品牌,多数已悄然消失在货架上,有的停更了社交账号,有的陷入产品滞销困境,仅剩少数品牌还在艰难支撑。

为什么曾被寄予厚望的新酒饮,会集体陷入 “出道即巅峰” 的困境?那些失败的品牌究竟踩中了哪些坑?而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又该如何真正读懂年轻人的饮酒需求,做出让他们愿意反复购买的酒?

定位找不准

新酒饮集体失利

新酒饮普遍失利,一是因为场景太泛,二是产品力不足,三是渠道过于单一。

先说场景问题,大多数新酒饮品牌想通吃所有场景,结果反而丧失了记忆点。

很多新酒饮的品牌,在场景上主打一个万金油,居家小酌、朋友聚会、配餐佐食……看起来什么时候都能喝,实则是贪多嚼不烂。

其实不同的场景,消费者对酒水选择有显著的差异。

宅家独酌,想要的是 “一人饮” 的放松,包装最好小巧便携,开瓶后能快速喝完不浪费;和闺蜜朋友聚会,会更看重颜值,瓶身设计要出片,口味得清爽不腻,适合边聊边喝;搭配餐食时,需要的是解腻又不抢味,能和食物口感互补。

一刀切的结果,是消费者在任何一个场景里,都想不起这个品牌有什么特别之处,很多新酒饮品牌就这样成了可有可无的选项。

其次是产品力不足,很多品牌一窝蜂追求“低度小甜水”,却丢了微醺感这个起码的要求。

低度、果味、甜口,曾是新酒饮品牌的三大流量密码。为了讨好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女性群体,市场扎堆推出低度甜酒,与其说是酒,更像是饮料。

但酒类消费,酒精永远是核心。

年轻人追求的是脸颊微热、神经放松的微醺感,能暂时抛开压力,但又不会头晕脑胀的状态。度数太低,达到同样的状态得一口气灌下好几瓶,最后不仅没享受到放松,反而因为摄入过多糖分觉得齁得慌。

消费者想喝甜的不如直接买果汁,低度酒中传统黄酒、米酒也有很多选择,新酒饮在核心价值上没建立起竞争力。

再者是渠道,酒饮消费线下其实才是大头,但大多数新酒饮主要走线上,营销费用太高,很难起量。

酒饮消费的即时性很高,消费者往往是 “现在想喝了才会买”,这种即时需求恰恰需要线下渠道来承接。无论是便利店、餐厅还是酒吧,酒水消费靠的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即得性。

大多数新酒饮品牌,从一开始就把宝押在了线上。虽然能快速起量,一场直播能卖几千瓶,但这种流量转化的成本极高,主播坑位费、分成、投流……最后一算,营销费可能比成本还贵。

很多品牌最后只能继续困在流量战里,看着销量起起落落,却始终做不到稳定增长。

全链路跑通

BLUE DASH布鲁大师表现亮眼

当多数新酒饮品牌还在消失转型的困境里徘徊时,BLUE DASH的表现却格外亮眼。

成立数年便实现营收破亿,不仅持续获得资本青睐、不断推出新品,还开出了品牌专属门店,成为新酒饮赛道里少有的全链路跑通的玩家。

根据企查查,BLUE DASH在2024年完成了一轮由前海绿松和深圳创享发起的一轮增资,2025年又完成了由劲酒100%持股的湖北正涵的一轮新的融资。

最近,BLUE DASH还获得了尚普资讯连续3年中国利口酒销售第一的认证。

在低度小甜水扎堆、场景定位模糊、渠道依赖线上的行业困局中,BLUE DASH为何能逆势突围?

三个原因,聚焦蓝海、深耕渠道、破圈渗透。

BLUE DASH一开始就聚焦了夜店核心场景,避开了全场景的红海,找到了一篇蓝海。

这背后藏着对高价值人群和差异化需求的精准判断。

夜店聚集的是 “愿意为饮酒氛围付费” 的年轻群体,他们消费力强,需要能适配夜店氛围、有一定口感层次的酒饮;彼时的夜店酒水市场也存在明显空白,中式酒因口感厚重、调性不符,极少出现在夜店场景;传统洋酒要么价格昂贵,要么需要专业调酒,普通消费者难以轻松享用。

BLUE DASH精准抓住这个缺口,把自己定位成夜店气氛助燃剂,推出的产品以洋酒为核心,酒精度控制在15-20度之间,既能带来年轻人想要的微醺兴奋感,又不会因度数过高影响玩乐。

不贪多、不跟风,只盯准夜店这个细分蓝海,BLUE DASH很快在目标人群中站稳脚跟。

找到核心场景后,BLUE DASH没有停留在卖产品,而是通过绑定潮流饮酒文化,把渠道变成品牌传播阵地。

品牌和全国近百家夜店联名做活动,这种 “沉浸式体验”,让年轻人不再是单纯买一瓶酒,而是 参与一场有品牌印记的潮流活动。还有和草莓音乐节、麦田音乐节等年轻人聚集的场景合作,让年轻人在 “听音乐、玩现场” 的快乐氛围里,把品牌和潮流、社交等标签绑定。

此外,比起多数新酒饮品牌线上单一的营销,BLUE DASH的做法更接地气,品牌融入年轻人本来就喜欢的生活场景里:去音乐节、去夜店的年轻人,会主动为BLUE DASH拍照发社交平台,形成自发传播;线下渠道的高频曝光,也让 “BLUE DASH= 潮流洋酒” 的认知越来越深,最终带动线上销量。

靠着绑定潮流文化对年轻人群的渗透,BLUE DASH超越了一众老牌洋酒品牌,最终做到了美团洋酒品类TOP10。

在夜店场景站稳脚跟后,BLUE DASH没有止步,而是借助外溢的品牌力,向更多元的人群和场景渗透,形成了从核心场景到大众场景的完整布局。

首先是发力餐饮、零售新渠道。品牌在打出自己的心智之后,开始进军餐饮、便利店等零售渠道。

这些新渠道并不是凭空开拓,而是借助已有的品牌认知,消费者在便利店看到BLUE DASH,会想起 “这是音乐节/夜店里喝过的潮流酒”,更容易产生购买欲,形成核心场景带新场景的良性循环。

其次是开设DASH LAND品牌门店。DASH LADN目前在全国开了7家门店,按计划明年会在全国扩张至100家。不同于传统酒吧,DASH LAND更像品牌的生活方式体验馆,不仅能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品牌调性,还能收集用户反馈——比如年轻人喜欢什么新口味、对包装有什么建议,这些信息反过来指导产品研发,让品牌和用户的距离更近。

再下一步则是构建金字塔型的产品矩阵,既突出潮流调性,又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品牌的核心场景是夜店,价格和酒精度都相对较高的产品构成了塔尖;中间层则是面向餐饮,主打性价比高、适配多种场景、覆盖大众消费的产品,典型产品就是麦麦爽,显然是在切啤酒品类的生意;塔基则是偏日常消费的小包装产品,价格亲民、容量小巧,吸引初次尝试的用户,比如飘飘燃,较低的度数和小巧的易拉罐装,口感轻盈、负担也小。

最后一步能不能跑通有赖于进一步观察,但BLUE DASH的成功,每一步都踩在了用户需求和市场空白的交叉点上。

沥金点评

新酒饮赛道里,太多品牌走着走着就没了踪影,可BLUE DASH却能一路跑赢,它的成功给其他品牌都提供了避坑指南。

首先是别贪全场景,最好抓住一个点深扎。

比如针对露营党,就做能直接揣进背包、不怕晃洒的罐装酒;针对火锅局,就做解辣又清爽的果味酒,跟麻辣口感刚好搭。不用想着所有人都爱喝,先让一个小群体非它不可,就赢了第一步。

其次是适当低度+小容量,是真懂年轻人的微醺。

低度是趋势,但也别把低度搞成“不像酒”。最好既能喝出点感觉,又不耽误第二天上班;规格适度缩小,一人喝不浪费,两人分着喝也刚好。

最后是让年轻人觉得 “这酒跟我一伙的”,比啥都重要。

年轻人的酒杯,从来都是时代情绪的表达。BLUE DASH的突围,在于它不把自己当成普通的社交工具,而是成为年轻人自我疗愈、解压放空的媒介。

当脱离了旧的酒文化,饮酒这件事会变得更加日常,可以打的场景会更加多元。它可以是加班后,从便利店带回家的颅内烟花时刻,也可以是露营帐篷里的看星星助燃剂,更是派对中虚实交织的情感纽带。

当品类能像咖啡、奶茶一样融入日常,能像潮玩、盲盒一样承载情感,所谓的“破局”便水到渠成。

注:文/沥金,文章来源:沥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新酒饮集体翻车 当代年轻人到底爱喝啥?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