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8元,人形机器人卖到万元以内了


来源:全天候科技

]article_adlist–>

作者 | 黄昱  编辑 | 王小娟

近三年来,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热,产业商业化加速。但因产品成熟度不足以及价格高昂,人形机器人要么是实验室里的科研工具,要么是高端商用场景的表演者,距离“飞入寻常百姓家”还很遥远。

如今这一局面将迎来重要的拐点。10月23日,松延动力正式开启全球首款万元内高性能人形机器人——Bumi小布米的预售,定价9998元,首次将“真”人形机器人,带入大众市场。

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和高端商用场景,跨入消费级时代。

当天的媒体交流会上,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此次发布新品的核心目的是把价格下探到万元以内,让更多消费者能摸得着,带来消费市场放量,同时进一步压缩供应链成本。

不过,他也坦言,小布米目前定位还是偏表演和教育类,像大家所期待的让机器人真正去干活还实现不了。他认同UC伯克利教授、机器人顶级专家Sergey Levine所预言的:2030年前,机器人就能像家政阿姨一样,独立打理整个家庭。

人形机器人规模产业化的“破晓时刻”已经越来越近,而松延动力正试图通过小布米的价格下探,来加速这一进程。与此同时,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第一枪已经打响,接下来的竞争将会越发激烈。

1

千元机如何“炼成”

松延动力一直聚焦小尺寸人形机器人的开发,此番推出的小布米也是小尺寸,身高为94cm,重量仅12kg。

低价是小布米最大的发售亮点。在当下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多数产品价格动辄数十万,定价在几万元的人形机器人已属低价产品。本次小布米价格在万元以内,算是让更多人可以买得起人形机器人了。

虽然价格下探到万元内,但小布米并非“玩具”,松延动力给其贴上的核心标签就是“高性能”。据官方介绍,小布米具备卓越的运动控制能力,不仅能实现稳定流畅的双足行走,还可完成灵活的舞蹈动作。

从产品定位上来看,小布米主要面向科技爱好者、青少年编程学习者及家庭用户,同时也为教育机构与创客空间提供套件与课程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小布米主要的使用场景仍为教育和娱乐,还没实现大家期待让人形机器人在家干活。

姜哲源表示,人形机器人没能进入消费级,是因为技术达不到、模型泛化性不够,没法完成养老护理、家政等工作。“我们发布小布米的想法是如果人形机器人没办法完成这些工作,就先给人带来情绪价值,陪小孩、教小孩编程、学英语,这是短期能快速走进家庭的方向。”

因此,小布米算是准消费级人形机器人,站在消费和非消费的中间地带。

之所以选择研发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姜哲源指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提升机器人的亲和力,降低用户恐惧心理;二是能把性价比做到极致;三是,在物理世界中,小尺寸机器人运动性能更好。

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其实在行业内并不罕见,除了松延动力之前发布的N2、E1等外,还有优必选的悟空系列、乐聚的小尺寸机器人等,但姜哲源强调,万元以内能有像小布米这样的性能,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

将一台具备“高性能”的人形机器人价格压缩至万元以内,松延动力如何平衡成本与性能?

据华尔街见闻了解,小布米可定价于万元内,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不能全用金属,兼顾轻量化与低成本;二是产品重量低,本身降低成本;三是高自研比例,控制器、整个电机系统等核心部件均自研,因此大幅降本;四是产品毛利率不高。

“对我们来讲,人形机器人本质是塑料、铝、铁、铜线、磁铁加芯片,没特别多别的东西,所以本质价格可以降下来。”姜哲源透露,小布米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几乎百分之百,普通版已全面实现进口替代,小布米第二代价格可能还会低不少。

姜哲源看来,未来所有人形机器人公司的产价格都会往下走,最终收敛到合理利润率、合理价格水准。随着价格的下探,主要会带来两大影响。

一方面能探索出更多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会加快产业普及。主机厂价格下探会带动上游供应链降本,带来全行业普惠,所有人成本都变低,不同形态机器人能在不同场景用起来。

“比如小布米出来后,关节、线束等上游供应商配合降本,机械臂也会变便宜,小厂也能用得起。”姜哲源说道。

2

商业化迎拐点

尽管知名投资人朱啸虎炮轰其“商业化不清晰”,并坦言“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但这并未阻碍行业的规模商业化进程。

2025年人形机器人进入规模化量产元年,宇树、智元、Figure、1X、优必选等进展不断,头部整机厂出货量均在千台以上,行业正从实验室演示加速走向真实的场景应用和批量交付。

不少人形机器人大单涌现。

今年7月,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了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全资持股)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预算为1.2405亿元(含税)。在此之前已经披露的公开订单中,该订单可以说是国内数额最大的人形机器人订单。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指出,本次采购招标落地是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从0到1”的关键阶段。

被称作“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在9月份以一笔2.5亿的订单刷新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金额订单后,在10月份又中标“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订单金额达1.26亿元。 

在特斯拉刚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透露,Optimus人形机器人计划2026年Q1展示接近量产版本的原型机,目标未来年产能达到100万台。

虽然成立只有两年多时间,但松延动力在商业化上也有了不错的进展。

松延动力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已斩获超2000台的商业化订单,合同总额预计突破一亿元。这意味着,松延动力成为继宇树科技之后,国内第二家明确迈入“千台销量”门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松延动力有着清晰的商业路径思考,姜哲源指出:“今年下半年,我们最大的目标是把机器人的生产和交付做好,把订单破亿元变成确收破亿元。明年,我们的目标是交付量达到万台。”

人形机器人正在实现从“技术可行”到“商业可行”的跨越,但要真正进入千家万户还有一段距离。

腾讯首席科学家、Robotics X 实验室主任张正友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远还没到“大哥大时代”,现在大部分是用来做数据采集、科研、导览等。

有乐观者认为人形机器人的爆发会在2030年之前,但也有人认为要等到这之后。瑞银证券中国工业分析师王斐丽表示,一个关键节点是“电动汽车时刻”,即技术瓶颈被攻克后,销量在5年内从100万台跃升至1000万台的爆发点。对于人形机器人,这个时刻在五年内“不太可能出现”。

要让人形机器人能真正去干活,行业普遍认为主要是具身智能的数据不足。姜哲源指出,目前数据规模不够,很多地方政府、上市公司都在建具身智能训练场采数据反映出目前是严重的数据荒时代,今年数据短缺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善。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也表示,智元现在最看重的就是能够让机器人尽可能多的进入一些真实场景,然后在真实场景里面去获取高质量的数据,这对机器人公司现在的技术路径来讲是最关键的一步。

今年以来,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具身智能赛道爆火,持续吸引着资本和产业公司的热情。凭借着跑马拉松、打拳击、踢足球等一次次别开生面的赛事,人形机器人也正在飞速刷新大众认知。

可以预料到的是,随着更多厂商发布具有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明年这一赛道的竞争可能会进入白热化阶段,而只有保持技术领先、资本支持以及商业化能力的厂商,才有可能经过一轮轮考验,成为最终的赢家之一。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



Source lin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9998元,人形机器人卖到万元以内了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