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晶华胶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3683,简称 “晶华新材”)于 2025 年 10 月 20 日至 21 日在上海开展投资者交流活动,东北证券、广发证券、兴业基金、华安基金、中欧基金、摩根资产、国泰基金等多家知名券商及公募、私募机构参与。活动中,公司围绕旗下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业务的技术优势、研发实力、市场开拓及应用落地等核心内容展开详细介绍,全方位展现了其在柔性电子领域的领先布局与发展潜力。
一、“材料 – 工艺 – 产品” 一体化创新 核心技术构筑竞争壁垒
作为晶华新材重点布局的核心业务,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凭借 “材料 – 工艺 – 产品” 一体化创新体系,形成了显著的技术闭环优势。公司深度整合底层材料研发、生产工艺优化与终端产品设计三大环节,有效规避单一环节短板,可基于场景需求提供复合多模态解决方案,而非局限于单一技术产品。
在技术路径上,公司已攻克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三大柔性电子技术,覆盖多场景感知需求;材料创新方面,拥有 PI 膜、纺织物、自修复弹性体(SBEB)等多元基底材料,适配性广泛,可满足不同领域对传感器载体的差异化要求;核心性能上,产品在灵敏度、大量程范围表现突出,同时具备低温漂、低时漂特性,长期使用稳定性居行业前列,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球化研发团队扩容 技术人才储备持续强化
研发实力是柔性电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晶华新材旗下晶智感公司已构建起一支全球化、高专业化的研发团队。其中,北京研发中心现有 20 余人,北美研发中心团队规模达 7 人,核心成员包括深耕电子皮肤领域的 Terry 博士 —— 其不仅发表多篇尖端学术论文,更持有美国相关专利,为技术突破提供学术支撑;同时,团队汇聚了精通涂布工艺、丝网印刷、封装检测等薄膜工艺的行业专家,确保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高效转化。
据悉,为进一步夯实技术优势,晶智感正根据业务开拓节奏,持续扩招材料与算法工程师,目前已有相关人才陆续加盟,为后续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注入新动能。
三、国内外市场双线突破 战略合作与订单交付成果显著
在市场开拓层面,晶华新材凭借技术优势实现国内外市场 “双线开花”。国内市场上,公司已与多家头部本体机器人公司及灵巧手企业达成合作,部分合作已实现订单交付;同时,公司联合国内三甲医院脑科学领域专家团队,深度研发监测康复外骨骼手套、步态检测鞋垫等生物医疗产品,推动技术向医疗健康领域延伸。
海外市场布局同样成果亮眼。晶智感已在美国设立研发实验室,并吸引柔性电子技术专家加盟,全力推进北美业务发展。近期,公司与硅谷机器人灵巧手公司 TetherIA 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 “多模态电子皮肤 + 腱绳驱动灵巧手” 深度融合,共同研发可感知、可学习、可量产的新一代智能灵巧手系统,助力机器人触觉感知与高精度操作技术突破。此外,公司正积极拓展北美头部具身智能客户,目前已与多家北美客户完成样品交流及送样,海外市场渗透加速。
四、高自由度解决方案落地 应用场景覆盖多领域
针对市场需求,晶华新材发布的高自由度全掌触觉解决方案,成为推动业务多元化的关键抓手。该方案覆盖灵巧指尖触觉皮肤、全掌大面积电子皮肤等产品系列,可实现触觉、压感、滑移、纹理等多维度感知功能,助力人形机器人灵巧操作与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升级,多项性能指标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在应用场景拓展上,方案不仅聚焦机器人领域,更向新能源、康养、汽车电子等领域延伸:新能源电池领域,通过温压一体传感器实现早期故障预警、实时动态感知与系统能效优化;智能康养领域,产品已应用于智慧床垫、睡眠智能监测带、多模态传感器康复手套;汽车电子领域,可实现方向盘疲劳驾驶检测、座椅自适应调节等功能,多场景布局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五、行业趋势向好 公司核心竞争力凸显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多模态柔性电子传感器正迎来三大升级方向:材料上,从传统 PI 膜向纺织物、自修复弹性体等新型基底材料演进;工艺上,向卷对卷印刷、直接织物打印等低成本、高集成方向升级;应用场景上,从机器人手部感知向机器人全身、医疗、汽车、民用居家等领域拓展,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面对行业机遇,晶华新材的核心竞争力尤为突出:一是掌握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多种技术路径,可应对多元需求;二是具备供应链整合能力,保障产业化效率;三是与头部客户建立深度粘性,合作稳定性强;四是依托产学研协作,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在行业竞争焦点(灵敏度、量程范围、多模态集成度、成本控制、客户资源)上,公司均已形成差异化优势,为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