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晶华胶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3683,证券简称:晶华新材)举办路演活动,国金证券、光大证券、嘉实基金、富国基金等多家知名券商及基金公司参与交流。公司董事会秘书潘晓婵围绕主营业务发展、新兴业务布局、市场开拓及业绩展望等核心内容展开介绍,全面展现公司在胶粘材料与柔性传感器领域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
主营业务多点突破,构筑全品类竞争壁垒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美纹纸胶带生产的企业之一,晶华新材主营业务涵盖工业胶粘材料、电子胶粘材料及特种纸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交通工具、智慧医疗、电子元器件等多个领域,美纹纸胶粘材料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前列。
在电子胶粘材料领域,公司产品已实现多项关键突破:消费电子领域可满足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生产维修中的制程保护、结构粘结等需求,折叠屏手机应用场景已实现量产;动力电池领域,产品成熟应用于各类量产电池及储能设备,同时提前布局固态电池适配材料研发,为未来产业化做好技术储备;OCA 光学胶粘材料构建起覆盖消费电子、车载等多场景的全系列产品矩阵,LCD OCA 稳定量产,折叠 OLED OCA 实现量产,车载 OCA 顺利通过多家核心客户审核,加速市场渗透。
汽车领域方面,公司开发耐温抗翘曲产品及高性能丙烯酸泡棉胶,覆盖汽车内外饰粘接、座椅固定、轮胎静音棉等场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中,丙烯酸泡棉胶带、汽车座椅胶粘材料性能持续提升,相关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对标国际知名企业主流产品。
柔性传感器业务强势崛起,多场景布局打开增长空间
在新兴业务布局上,公司旗下子公司北京晶智感专注于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研发与生产,凭借核心技术优势与前瞻布局,迅速跻身相关领域前列。
该业务核心优势显著,构建了 “材料 – 工艺 – 产品” 一体化创新体系,深度整合三大环节实现技术闭环;掌握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三大柔性电子技术,可提供复合多模态解决方案;基底材料多元,涵盖 PI 膜、纺织物、自修复弹性体等,适配广泛场景;通过丝网印刷、自动化涂布等先进工艺,实现高效生产与优质产品一致性;传感器具备触觉、角度、温度等多维度感知能力,关键指标突出,灵敏度、量程范围优势明显,且低温漂、低时漂,长期稳定性强。
应用场景方面,产品已覆盖机器人电子皮肤、医疗外骨骼辅助系统、消费电子触控、新能源电池温压检测、智能座舱测控、智能康养等多个领域。其中,为 L20 工业版灵巧手设计的触觉方案支持 17 个主动自由度,首款高密度三维力全掌电子皮肤实现 1450 触觉点 + 三维力感知,是行业内高自由度灵巧手领域布局最全、阵列点最多的方案,已获国内头部机器人及灵巧手客户认可使用。
布局与产能规划上,晶智感在北京和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现有北京研发团队 20 余人、北美研发团队 7 人,核心团队汇聚材料研发、算法优化、机器人落地等领域专家;张家港规划 2000 平方米车规级车间,产能预计 11 月逐步落地并开始出货,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分阶段释放产能。市场开拓方面,国内已与多家头部本体机器人及灵巧手企业达成合作并交付订单,多家企业正在推进技术沟通与样品交流;海外借助北美本土优势,积极拓展头部具身智能客户,已与多家北美客户开展样品交流与送样。
核心竞争力凸显,业绩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
谈及行业竞争焦点,潘晓婵指出,传感器灵敏度、量程范围、集成度、成本控制及客户资源是核心竞争维度。而晶华新材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掌握多种技术路径,技术储备雄厚;二是供应链整合能力强,保障生产与交付效率;三是与头部客户粘性高,合作基础稳固;四是注重产学研协作,持续强化技术创新动力。
业绩展望方面,公司 2024 年 10 月发布的员工激励计划设定了明确目标:2024 – 2026 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16 亿、19 亿、23 亿元,以 2023 年净利润为基数,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25%、65%、100%。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15.08 亿元,同比增长 11.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407.27 万元,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晶华新材将持续推进材料与工艺升级,拓展多模态感知功能与应用场景,从机器人手部向全身、医疗、汽车、民用 / 居家等领域延伸,同时深化国内外市场开拓,凭借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与技术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 非定向300*250按钮 17/09 wenjing begin -->
<!-- 非定向300*250按钮 end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