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近期,深陷“九子夺嫡”的舆论漩涡让宗馥莉又频繁出现在了公众视野。</p>
比起这些轶事,真正令人震撼的难道不是她接手哇哈哈后,在一年时间内将营收从500亿提至700亿的出色成绩?
从哇哈哈的发展脉络来看,宗馥莉在产品布局上的动作,不论是经典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还是新品类的价值创新,每一步都折射出这位新一代掌舵者对产品战略的深度思考,也与IPD“以市场为导向、以流程为核心、以协同为支撑”的实践探索深度契合。
一、产品矩阵的战略重构
在宗庆后时代,哇哈哈的产品矩阵更广,各个产品线覆盖的消费群体也都有明确的需求特征,靠包装水、AD钙奶、营养快线等核心单品撑起半壁江山。
这种“广撒网”的产品策略,在市场增量期能通过广度抢占份额。
但到了存量竞争时代,却渐渐陷入困境——多数边缘产品销量低迷、利润微薄,反而消耗着有限的资源。
宗馥莉接手后,开始用更精准的思路重构产品战略。
1.现金牛产品的新策略
纯净水、AD钙奶“现金牛”产品被纳入长期维护体系。
通过供应链的深度优化,哇哈哈与核心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有效降低。
同时,推进包装材料的轻量化改造,“软包装”产品不仅减少了物流成本,更传递出“绿色可持续”的品牌理念,契合当下消费者对环保的关注,为经典产品注入了新的品牌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问题产品的新突破
“消费需求正在经历深刻的重构,从最初的满足口腹之欲,升级为对健康价值的追求。”宗馥莉曾这样解读市场趋势。
“无糖、低糖、功能性、植物基……以科技创新、生物工程技术赋能行业‘健康化’已经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由之路。”
基于这样的洞察,无糖茶赛道被锁定为新的增长突破口。数据显示,2015~2023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由22.6亿元增至401.6亿元,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815.6亿元。
年轻消费群体对“零糖、健康、清爽”的需求,让这一赛道充满潜力。
二、产品创新的范式升级
同样在宗庆后时代,产品创新多依赖渠道试错——通过庞大的经销商网络测试新品,本质上还是“生产导向”的经验主义。
这种模式在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时期或许有效,但在消费需求快速迭代的当下,往往难以精准击中市场痛点。
宗馥莉推动的创新模式,则转向IPD强调的“市场需求驱动”,将品牌年轻化转型作为重要战略。
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行为、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公司得以更清晰地把握年轻消费群体的偏好。无糖茶作为低糖、清爽型饮品,恰好契合了这一群体对健康与口感的双重追求。
2025年推出的新无糖茶产品“娃小宗”,便是这种创新模式的具体实践。
这一产品继续沿用哇哈哈的传统原瓶包装,在口味上主打无糖茶饮品,满足健康需求,在包装设计上则更贴合20+的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目前,“娃小宗”已在部分城市开展试销,接下来我们也可以期待一下这款产品的初步反馈和复购率。
从产品战略的精准调整,到设计思路的用户聚焦,这个已经趋于稳定的产品方法论,或许才是她稳固商业版图的核心支撑。
三、存量博弈中的市场突围
在饮料行业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时代,大多数企业的产品战略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从IPD的视角看,宗馥莉的一系列调整,本质上是做产品组合管理的重新优化,更是传统企业应对消费升级与市场变革的典型样本。
不过说归说,该泼冷水还是要泼的。对宗馥莉和哇哈哈来讲,创新只是发展的其中一步,更大的挑战是:新品如何在这充满竞争力的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
以无糖茶赛道为例,头部品牌通过持续的消费者教育和渠道渗透,已在年轻群体中建立起专业、正宗的心智认知。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年TOP 3品牌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且用户复购率稳定在45%以上。娃哈哈的新品不仅要与这些成熟品牌正面交锋,还要突破消费者对其“传统饮品”的固有印象——这种认知重构的难度,不亚于推出一款全新品类。
更现实的挑战在于渠道适配性。
娃哈哈引以为傲的传统经销商网络,擅长覆盖下沉市场和大众消费场景,但在便利店、精品超市等年轻群体高频出没的渠道中,其掌控力与新兴品牌仍有差距。
如何推动渠道体系与新品定位协同,避免“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将是对宗馥莉组织变革能力的深度考验。
</div>
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