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一、我的程序员故事</h1>
(一)、凌晨的我
凌晨一点,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我盯着屏幕,眼睛酸涩到发痛,可测试环境里的 bug 依旧没有消失。 上线的时间越来越近,Slack 的提示音一声声响起,心里像压着一块巨石。 其实,这样的夜晚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每次项目临近交付,都是一场拉锯战: 需求临时改、文档来不及写、测试总是踩到别人踩过的坑。 白天的会议上,大家说要“形成标准”“沉淀方法论”,可一到真实项目里,所有的理想都被紧迫的交付碾碎。 我常常觉得,自己写的不是代码,而是一行行“救火”的痕迹。 没有时间去思考复用,没有机会把经验沉淀下来。 下一个项目来临时,我依旧要重新面对同样的混乱。 这种无力感,远比加班本身更让人难受。 我时常问自己: “如果每一次交付,都只能留下一地狼藉,那我这些年的经验,到底算什么呢?”
(二)、我曾经讨厌学习新框架
老实说,我也曾经很讨厌学习新框架。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一个新名字:XX-Engine、YY-Platform、ZZ-Framework。 每一个都号称能提高效率,可对我来说,更多的是:
- 看不懂的文档;
- 陌生的架构设计;
- 和已有知识体系对不上的概念。 于是,每当团队里有人说要引入新框架,我第一反应总是皱眉: “又要学新的?旧的都还没用顺呢。” 这种抵触心理,程序员应该都懂。学习曲线陡峭,短期内效率还会下降,而项目的交付压力却丝毫不会少。
(三)、与 Oinone 的相遇
直到公司决定引入 Oinone,我没得选择。 一开始我带着“排斥”的心态去看,结果发现它确实和我过去接触的框架不一样: 它把企业的开发规范、最佳实践固化在平台里,不再需要我反复记住一堆约定。 可即便如此,要快速掌握一个全新的框架,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尝试把 AI 编程工具引入到学习过程中。
(四)、AI + 框架学习:意外的突破
我的做法其实很简单:
- 把官方文档和代码库喂给 AI,让它先帮我“翻译”复杂的概念;
- 在实际写代码时,直接让 AI 生成符合框架规范的示例;
- 遇到报错时,不再盯着一堆生涩的错误提示,而是请 AI 结合框架规则解释和排查。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方式让我很快就“摸到门道”。 那些过去需要一个月才能熟悉的东西,我可能一周就能用起来了。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这不仅仅是 Oinone 的学习技巧。 任何新的开源研发框架,只要有文档、有规范,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快速上手。下面是我的实践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AI编程结合Oinone会带来哪些好处
有句话说的很好,工具再好,不同的人用,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企业需要有人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研发规范等才能最大化发挥AI编程的价值。
AI编程结合Oinone会带来哪些好处,我从两方面出发:
- 从把AI编程工具用好的角度:把Oinone作为企业的底层框架,与AI编码工具的结合,本质上就是告诉AI编程工具我企业技术标准和研发规范是什么。Oinone作为软件公司技术的最佳实践,作为企业的技术标准,因为把标准固化到了平台本身上,所以从直观的上感受就是:
- AI生成的代码量更少,需要review的工作也更少
- 错误更好少,质量更好
- 强规范带来的幻觉也更好少。
- 代码的扩展性强,不是简单的实现逻辑本身
- 从Oinone框架用好、推广好的角度,AI编程工具可以到做:
- 降低研发对Oinone技术认知与学习成本
- 进一步开发效率,减少结构性代码的编写
- 作为最好的知识库形式,解决平台报错信息难以理解,问题排查路径不清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竹林-程序员中文网 » 程序员为什么讨厌新框架?无数次交付的噩梦后,我用 AI 找到了解药